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共门”。这是韩非借用《管子》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敬……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臣共。”
材料二: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百姓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做“大一统”。
材料三: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高傲天下之子女,以博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的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请回答:(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简要分析这种思想对秦朝的影响。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怎样的发挥?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儒家学说在秦汉时期的不同社会地位。
(3)材料三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简要分析这种思想出现的社会根源。

科目 历史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变式)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
——(法国)1791年宪法
材料二 (1)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妇女、军人无投票权)。
(2)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以绝对多数票选出。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
——(法国)1875年宪法
请回答:
(1)两部宪法分别规定了法国是什么政体?
(2)两部宪法规定的两种政体形式有何异同?

(变式)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拿破仑在他出征埃及的短暂时间里,还粉碎了埃及原有的统治阶级的权力。这为天才的阿尔巴尼亚冒险家穆罕默德·阿里当政铺平了道路。穆罕默德·阿里的历史意义在于他是第一个意识到西方技术的意义并有效地利用西方技术来为自己的目的服务的中东的统治者。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穆罕默德·阿里)取得的成就很多,都是革命的。他开始兴修近代的灌溉系统;引进棉花的栽培,棉花迅速地成为国家最大的资源;重新开辟亚历山大港;鼓励对外贸易;派学生到国外去学习;开办各种学校……;建立一所翻译学校,在1835至1848年间将大约2000本欧洲的著作译成阿拉伯语。穆罕默德·阿里还聘请外国专家帮助他建立中东第一支新式的陆海军。他甚至勇敢地试图在埃及建立一个近代化的工业结构,而且他的确在开罗和亚历山大兴建了大量的工厂。不过,这些企业最后由于国内的不足之处和欧洲诸强国的反对而失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是怎样粉碎“埃及原有的统治阶级的权力”的?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说明穆罕默德·阿里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所采取的措施。
(3)据材料二说明穆罕默德·阿里向西方学习的最终结果及其原因。

(原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顺治十三年(1656年)六月,清政府颁布了《禁海令》。严格禁止商民船只私自入海,不允许用大陆的产品、货物进行海上贸易,有违禁者,不论官民,俱行正法,货物充公,违令者之财产奖给告发之人;负责执行该禁令的文武各官失查或不追缉,从重治罪;保甲不告发的,即行处死;沿海可停泊舟船的地方,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如有从海上登岸者,失职的防守官员以军法从事,督抚议罪。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材料二英国乔治三世于1787年任命马戛尔尼率团访华,要求中国扩大通商,优待英国,并允许英国派使臣访华。因此,还准备提出六项具体的要求,即:一、英船到浙江、天津等处停泊;二、在京设立商行;三、将舟山附近小岛给英商停歇和储存货物;四、在广州附近拨一地方给英国居住,或准许澳门居住之英商出入自备;五、英国自广州下澳门,由内河行走,货物不上税或少上税;六、确定船只关税条例,照例上税。
——《京华续录》(乾隆朝)卷四十七
材料三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称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1984年2曰24日)
材料四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有上海,但那是一般化的。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
——邓小平《视察上海时的讲话》(1991年1曰28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顺治时期实行海禁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目的是什么?这一目的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达到的?据《南京条约》的内容,说明马戛尔尼的要求得以实现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特区的设立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所起的积极作用。
(4)根据材料四,指出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中央做出这一重大决策的目的何在?
(5)结合上述材料,就闭关、开放与国家富强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5)

明清时期世界历史发展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欧洲主要国家完成了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产阶级革命再到产业革命的飞跃,相继进入近代工业文明轨道,大大改变了世界面貌。在这一背景下,中华民族的工业化进程艰难起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示意图(见下图)

材料三:
中国近代主要洋务企业

类别
企业
创办人
时间
地点
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1861年
安庆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1865年
上海
民用工业
开平矿务局
李鸿章
1878年
唐山开平镇
汉阳铁厂
张之洞
1890年
汉阳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分析制约这一时期我国向工业文明发展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的基本状况。
(3)19世纪中期,英国从北美进口棉花和向东方国家出口大量纺织品分别给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怎样影响?
(4)根据材料三及结合所学的英国工业革命知识,分析在工业化起步阶段中国和英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差异。根据洋务运动的失败结果,指出中国工业化的根本缺陷。

(3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给事中杜楚客进曰:“北狄人面兽心,难以德怀,易以威服。今令其部落散处河南,逼近中华,久必为患。至如雁门之役,虽是突厥背恩,自由隋主无道。中国以之丧乱,岂得云兴复亡国以致此祸?夷不乱华,前哲明训,存亡继绝,列圣通规。臣恐事不师古,难以长久。”……太宗嘉其言,方务怀柔,未之从也。率用彦博策,自幽州至灵州,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以处之,其人居长安者近且万家。自突厥颉利破后,诸部落首领来降者,皆拜将军中郎将,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半。惟拓拔不至,又遣招慰之,使者相望于道。
——《贞观政要》
材料二:法国学者吉尔·德拉努瓦所言:“民族主义是一种非常有弹性,甚至变幻无常的意识形态。它既可以用于肢解国家,又可以用于建立国家;既可以用于建立普救说,又可以用于激发地方主义……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外壳。”
——〔法〕吉尔·德拉努瓦:《民族主义:七头蛇从未消灭》
材料三:德意志文学的目的在于点燃“每一个德国人心中隐藏着的爱国主义火焰”,“在散乱的‘日耳曼尼亚’人中激发起只有伟大、高尚、勇敢和进步的人民才具有的那种共同体精神”。      
——德国诗人和小说家维兰德(1733—1813)
德国人的祖国是什么?“是普鲁士?是士瓦本?是葡萄映红的莱茵河畔?是海鸥翱翔的波罗的海沿岸?噢,不!不!不!他的祖国必须更大。”
——德国诗人阿恩特《德国人的祖国是什么?》
材料四:从世界经济的角度看,在国际经济关系层面,民族主义主要表现为以国家为载体的经济民族主义。西方的发展经济学认为,“最简单地说,经济民族主义是指国家的这样一种愿望:在世界经济范围内掌握本国的经济命运,以及在本国领土范围内行使主权,决定谁可以开发自然资源,谁可以参与各经济部门的活动”。从民族国家构建的角度看,冷战后民族主义是许多非单一民族的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构建民族国家的失败。
——程人乾:《当代世界民族主义纵横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给事中杜楚客言论所反映的中国古代民族主义倾向;唐太宗是怎样克服这一民族主义倾向的?有何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世界近现代史一例说明民族主义用于肢解国家、用于建立国家、用于激发地方主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对德国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30-40年代民族主义的不同影响以及由此造成的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经济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冷战结束后民族国家构建失败的史实两例并分析其失败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