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 A.《海国图志》 | B.《资政新篇》 | C.《天演论》 | D.《变法通议》 |
“鞭打春牛”是立春时节重要的民俗活动。北宋在立春的前一天,京城开封要向皇宫进贡春牛(泥制土牛),各重要衙署也置春牛于衙门前。到了立春之日凌晨,便将所有春牛打碎,此为“打春”。“鞭打春牛”的习俗反映了
| A.我国古代的民俗的愚昧落后性 | B.北宋政府的农本思想 |
| C.牛耕在北宋时开始在我国南方普遍推广 | D.我国古代对牛的崇拜 |
观察下图,图中所示耕种方法,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其先进之处主要表现在
| A.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 B.提高了粮食产量 |
| C.便利于土壤休耕 | D.体现了精耕细作 |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准各省广开民厂”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 |
| B.适应列强侵略 |
| C.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 |
| D.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
之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能在1912~1917年间迎来短暂的春天,是因为()
| A.五四运动的爆发 |
| B.共产党的建立 |
| C.辛亥革命及一战的爆发 |
|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在____________后才发展的()
| A.甲午中日战争 | B.鸦片战争 | C.抗日战争 | D.解放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