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9年12月15日,为了在全国构建绿色、健康与和谐的网络环境,创造一个纯净的
网络世界,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发布《关于打击手机网站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方案指出,根据12月6日召开的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专题会议精神和中央九部委关于开展进一步深入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的要求,决定自2009年12月至2010年5月底,继续开展打击手机网站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专项行动,力争在短时间内收到明显成效。
材料二
为了更好地打击、遏制涉黄手机网站和互联网色情。人民网组织了“抵制诱惑,远离色情”的网上签名活动。广大网友踊跃参加,举报揭发违规网站,声讨违规责任企业,为打击网络色情出谋划策,为创追出一个纯净的网络世界做贡献。
(1)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国家相关部门开展“专项行动”和广大网友踊跃参与的政治依据。
(2)国家创造纯净网络世界有何文化意义?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胜利召开。大会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发展目标。强调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人民,这是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明确信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

注:西方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一般为50%—60%,美国为65%,日本是60%,英国高达71%。
材料二近十多年来,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 D P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企业盈余占G D P比重从21.23%上升到31.29%。而在发达国家,劳动者报酬占G D P的比重大多在50%以上。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理由(14分)
材料三厉行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在各个历史时期,厉行节约始终是我们党凝聚党心民心的一面旗帜,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纽带。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运用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三,说明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政府职能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问题,某校同学搜集到以下资料: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我们有着显著的成绩,但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仍未彻底扭转。政府拥有过多的资源、要素配置权力,同时,提供公共服务的制度建设又尚不完善,职能“错位”、“越位”和“不到位”的现象混杂存在,并形成了思维定势,导致对企业的过度干预和对发展的制约,某些方面已形成累积性矛盾,造成了经济结构的种种不协调。同学们经过深入探究,普遍认为政府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要发挥作用必须转变政府的职能。
材料二 2010年5月1日,有史以来最盛大的一届世博会在上海黄浦江畔拉开序幕。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让城市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健康、 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让每一个弱势群体都能从城市文明进步中平等地分享发展机会,拥有国民待遇,让每一个外来人员,都能从城市的产业成长中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谋得生存空间;现代城市,还应是建设公民社会的先锋和榜样,促进公民意识的觉醒,增强对公民权利的保护,提升城市政治文明;民生进步,是城市深切的人文关怀,也是城市真切的幸福拷问;社会正义的张扬,法治权威的维护,是城市治理的文明奠基。
(1)结合材料一,请你运用政治常识,谈谈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应该如何转变政府的职能?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常识分析,如何才能使人民在城市中生活得更美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年12月21日,社科院发布2010年《社会蓝皮书》指出,2010年群体性事件仍然保持着多发的态势。尽管事态早已平定,但瓮安事件、湖北石首等群体性事件依然使人不寒而栗。群体性事件是因为一些地方在加速发展和转型的过程当中,积累了很多历史上的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造成的民怨太深。
材料二 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审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草案。根据现行相关法律,每96万农村人口选举1名全国人大代表,每24万城市人口选举1名全国人大代表。2009年10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了《选举法修正案(草案)》,明确规定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常识,从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角度谈谈如何处理好此类事件?
(2)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政府为何要处理好此类事件?
(3)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政治学依据?

日常生活中,“美丽”和“中国”都是最普通不过的字眼,而将“美丽中国”首次写入十八大报告就赋予了其新的内涵,发人深思,引起广泛关注。某校高三同学以“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开展探究,请你参与其中。
[哲学解读自然之美]
工业化、城镇化在带来繁华的同时,也导致了草原退化、湿地萎缩、河流污染、生态脆弱……一边是开发仍在快速推进,一边要留下更多空间,矛盾如何解决?十八大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分析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的。
[发展推动和谐之美]
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的出现,既与产业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发展方式粗放等密切联系,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紧密相关。因此,必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2)阐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变生活方式以推进生态文明的经济意义。
(3)建设美丽中国,请从政治生活角度回答,要实现美好的中国梦,政府应如何“实干兴邦”?
[以歌表达情怀之美]
班会课上,同学唱起《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4)《我的中国心》唱出了美丽的爱国情怀,请分析歌词中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请回答什么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3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作用是什么?(4分)
(3)有人认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只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请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8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