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一:近五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
年份 |
进口(亿元) |
出口(亿元) |
2009 |
10059 |
12016 |
2010 |
13962 |
15778 |
2011 |
17435 |
18984 |
2012 |
18184 |
20487 |
2013 |
19504 |
22096 |
注:中国2013年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当年进口同比增长7.3%,出口同比增长7.9%。
改革开放以来,低人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环境成本是中国经济竞争制胜的比较优势。由此,我们实现了“中国制造”的崛起,赢得了“世界工厂”的声誉。但这一格局不可能恒久不变,根据韩国等国的发展经验,低成本导向的加工贸易在一个地区的黄金发展周期,一般只有20年。如今,跨国公司的低端环节产能开始迁移转向更低成本的地区,高耗能、高投入、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中国制造”加快转型、再造优势迫在眉睫。
材料二:记者从2014光伏领袖峰会上了解到,2014年我国光伏产品预计出口量为1760万千瓦,出口总量渐趋平稳,但贸易保护主义仍虎视眈眈,光伏产品出口仍面临难题。根据这则新闻,高一学生小李认为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存在很多困难,中国应退出经济全球化。
(1)表一反应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谈谈如何全面提高“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
(2)结合材料二,请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评析小李的观点。
统筹城乡发展,要着眼于建立有利于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城乡建设规划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融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要把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作为城乡改革联动的突破口,让进城农民工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权益。要加快建立有利于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的激励机制,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农村聚集。
结合材料,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角度,简要说明如何统筹城乡发展。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居民个人收入差距明显扩大,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分配秩序不规范。为此,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结合材料,请从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的角度谈谈我国现阶段应怎样才能实现公平正义。
(14分)
材料一:2011年1月18日至21日,应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2011年1月19日,中美两国共同发表联合声明,确认“中美致力于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
(1)根据材料,用国际关系决定因素的知识分析,中美为什么要“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6分)
材料二:目前,围绕海洋资源争夺和海洋主权纷争的问题日趋激烈。钓鱼岛、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历来属于中国。中国在这些岛屿问题上与周边国家存在着复杂的资源和领土主权纷争。
(2)运用政治生活中我国外交政策的知识,说明我国应该怎样既捍卫主权,又能与周边国家和平相处?(8分)
材料一:下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过程:
(1)请指出“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过程所反映的政治生活道理。
材料二:“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国共产党在发展历程中的不同阶段,都高度重视加强自身建设,如今我国已进入了改革发展新的关键阶段,“十二五”规划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由“国强”向“民富”的“美丽转身”。
(2)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如何做才能保证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3)实施好“十二五”规划,不仅是政府部门的职责,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你认为,作为一个公民应如何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协力实现规划目标?
材料一: 2011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作为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决定》指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做好新形势下的水利工作,必须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1)根据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负好责任,做到科学、依法治水。
材料二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必须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为此,要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充分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大力促进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要发挥国家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今后十年政府将持续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投资累计可达40000亿元。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材料中我国农业稳定发展举措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