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面对日益增长的人口,今后要进一步提高粮食总产量。目前,我国切实可行的措施是
| A.大力开垦草原,扩大耕地面积 | B.缩小经济作物面积,改种粮食 |
| C.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 | D.增加机械设备的投入 |
下图示意某内陆地区地形和气温分布。读图回答各题.
该地区位于
| A.北半球 | B.南半球 |
| C.低纬度 | D.中纬度 |
a、b两条等温线气温相差约
| A.2.1℃ | B.3℃ | C.5℃ | D.6℃ |
x和z纬度相差2°,甲、乙、丙、丁四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最高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下图为某地一天中太阳视运动轨迹,当北京时间7点时,太阳运动至③点,测得当时太阳高度角θ为40°。读图回答各题。
该地的地理坐标是
| A.(70°N,165°W) | B.(70°S,15°E) |
| C.(70°N,15°E) | D.(70°S,165°W) |
该日前后
| A.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
| B.今夜月圆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 C.元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
| 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下图为我国亚热带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其进行了综合考察。读图分析回答问题。
图中甲乙丙丁四座村庄海拔较低的是
| A.甲村 | B.乙村 |
| C.丙村 | D.丁村 |
在沿A—E线进行地质调查时,发现岩层的形成年代是A.E两处最晚,C处最早。由此判断沿线地区的褶皱类型是
A.背斜 B.向斜 C.地垒D.地堑从图中可以看出,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或山前,呈明显的条带状分布特征。其原因不是
| A.山前的洪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势较平坦 | B.临河分布,水资源相对丰富 |
| C.淤积有肥沃的土壤;比较适宜农耕 | D.临河分布,水运便利 |
图中虚线是规划在几个村庄之间修建的公路,乙村到甲村的线路比较平直,乙村到丙村的线路比较弯曲,呈“之”字型。这样规划能反映出山区公路建设中应遵循的原则是
①尽可能增加山区线路密度②在山谷中应尽量避开陡坡
③尽可能降低线路坡度④尽可能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
A.② ③ |
B.①④ | C.①② | D.③④ |
读某大陆的沿海地区等高线及等深线图,据此回答各题
该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 A.温带草原带 |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 C.亚寒带针叶林带 |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当地欲建一港口,请选择最宜建港口的地点及主要原因,正确的是
| A.①地——地势平坦开阔 | B.②地——避风且水深,离城市较近 |
| C.③地——海峡处,交通便利 | D.④地——离城市最近 |
“仙女木”是寒冷气候的标志植物,因此用来命名出现在北欧的寒冷事件,“新仙女木”表示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新仙女木”事件之后气候变暖,进入温暖的全新时期。图甲是地球50万年前至今的气温变化模拟曲线图,图乙是地球2万年前至今的海平面模拟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乙中
①、②、③、④表示“新仙女木”事件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气温变化与海平面变化的趋势是一致的
②近7千年来气温相对保持平稳
③近2万年来气温与海平面始终保持上升
④50万年前至今气候呈冷暖交替变化
| A.③ | B.②③④ | C.①③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