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1)①根据题目推断,这首诗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不超过5个字)?②根据诗歌内容归纳,作者写出了初夏天气的什么特点(不超过5个字)?(2分,每问1分)
(2)①诗歌主要靠创造意象来表情达意,这首诗创造了哪些意象?②诗歌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③作者选择“柳絮”和“葵花”这两个很有特征的形象是有寓意的,根据它们的特征想想它们各喻指什么?(4分,①②问各1分,③问2分)
答:① 。
② 。
③“柳絮”喻指 ,
“葵花”喻指 。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
▲借景抒情是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
▲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2+4=6分)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两种修辞方法。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
[双调]寿阳曲
贯云石
新秋至,人乍别①,顺长江水流残月。悠悠画船东去也,这思量起头儿一夜②。
【注】①乍:猝然。②起头儿一夜:指别后第一夜。
(1)这首小令从哪几方面来表现主人公的离愁别绪?请简要说明。
答:
(2)这首小令如何运用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来抒情?请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
重九
[元]卢挚
题红叶①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②?
【注】①相传,唐代有一宫女在红叶上题诗,经御沟流出宫外,为一读书人所得。后来宫中遣放宫人,题诗的宫女就嫁给了那个读书人。②“白衣送酒”的典故出自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陶潜九月九日无酒,于宅边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⑴请赏析“月落山容瘦”的“瘦”字的妙处。
答:
⑵请赏析“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答: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和聂仪部明妃曲
[明]李攀龙
天山雪后北风寒,
抱得琵琶马上弹。
曲罢不知青海月,
徘徊犹作汉宫看。
[注]聂仪部是作者的好友,他曾有一首《明妃曲》见赠,作者以此诗唱和酬答。明妃,即王昭君,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王明君,亦称明妃。
请你展开想象,描述诗歌三四句的情境,说说它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