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1日在上海举行,这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盛会,也是世界人民的盛会,被称为经济领域的奥运会。某校高三学生以《我与上海世博会同行》为主题进行探究。
材料收集
为了确保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中央政府保证为上海举办2010年世博会提供一切财政上的支持和税收上的优惠。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直接投资将超过30亿美元,所带动的扩大投资是直接投资的5至10倍,这将为各国企业提供巨大商机。
从经济角度说明中央政府保证上海世博会成功举行可能性和意义。
感受世博文化

上图是上海世博会会徽,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相得益彰,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上海世博会将有22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世博会各国展馆的建筑都集中体现了各国民族文化的特点,是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大荟萃。
(2)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文化意义是什么?
建言献策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3)请就城市如何创造条件让居民过上美好生活,从经济和哲学的角度各提两条建议。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针对石家庄市春节期间是否应该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燕赵晚报》组织了一次社会讨论
材料一 支持春节禁炮的人认为:“放炮虽然是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但它是农耕社会的产物。当时地广人稀,人们居住以平房为主,冬季的农田空旷,因此不会造成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今天,我们的城市人口密集、高楼林立,燃放烟花爆竹必然会污染环境。”
“放炮影响人们的正常休息,还可能导致伤人、火灾的发生。”
“燃放电子炮、社区演节目,贴对联、挂灯笼也挺有年味。
……
反对春节禁炮的人认为: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燃放鞭炮是千年以来的传统,应该允许放炮,否则就没有过年的气氛了。”
“空气污染不是禁几天炮就能好转的。”
“有人担心安全问题,这应该增强安全意识,不能因噎废食。”
……
材料二 2014年1月15日发布的《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春节期间销售和有限制燃放烟花爆竹的公告》规定,2014年春节石豪庄市区允许放炮4天,分别为除夕、初一、初五、十五,每天允许燃放的时间均为7时至24时。
(1)对于春节禁炮,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请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针对上述分歧,请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3)根据材料,请指出石家庄市政府上述规定体现的两种矛盾分析方法。

目前,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2013年中国对欧盟出口总额及增速表

注:近10年来,中国对欧盟的出口额约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0%,而欧盟对中国的出口额约占欧盟出口总额的7%左右。
材料二在欧债危机背景下,欧洲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2010年欧盟对中国出口商品发起反倾销调查11起;2011年9月,欧盟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瓷砖征收为期五年的正式反倾销税,最高税率达69.7% ;2012年9月6日,欧盟决定对进口自中国的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
材料三中欧光伏摩擦发生后,李克强总理同欧盟委员会主席通电话,表示坚决反对针对中方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商务部派出代表团赴欧谈判,谈判取得满意结果,美联社的文章指出,李克强总理对于中欧光伏摩擦的关注,对中欧双方谈判成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012年9月1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这将大大提高国内市场对于光伏产品的消化能力,有利于破解目前光伏企业产能过剩的问题,能有效对冲光伏行业的风险。
(1)说明材料一(含注)反映的经济信息并揭示图表与材料二的关系。根据上述材料,结合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出口企业应如何应对反倾销。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材料三中我国政府在应对反倾销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6月22日,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历经13年“申遗”成功。哈尼梯田,是哈尼族在海拔2000多千米的山坡地上自然耕种的一种梯田文化,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自然景观和人文相结合,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是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是继丽江古城、“三江并流”、石林喀斯特地貌、澄江帽天山之后的云南省第五项“世界遗产”。 经过千百年的生产实践,这里形成了以山顶的森林、山间的河流、山腰的村寨和山下的梯田四素同构的独特景观。哈尼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具有令世人震撼的历史、科学、美学和实用价值。红河哈尼梯田,是申报地民族发展的历史见证,是活的文化生态系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属于中国的,而且是属于世界的,应该得到世界的珍惜和保护。
哈尼梯田申遗成功后,前来旅游的中外游客激增,年游客量达百万人次。 栉风沐雨千余载的“大地雕刻”,这一珍藏于群山深处的古老山地农耕文明的活化石,这片秘境仙境,可否经受滚滚人流和巨大利益考验,能躲过动机复杂的破坏性建设和游客纷至沓来的旅游压力吗?以前菲律宾就有梯田被列入世界遗产,然而因为没有重视保护而引起梯田垮塌,最后被联合国下发警告通知。如何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人认为:要积极开发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生活,开发是最好的保护。有人则认为: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因此要保护梯田文化,保持原生态。
(1)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哪些道理?
(2)你是赞成还是反对对文化遗产的开发?请用《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3)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谈谈菲律宾的教训,对我们在处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问题有何启示?

材料一

注:连续10年中国粮食产量持续增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但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使农产品在短期内得到较快增产的同时又造成了土地一定程度的污染和地力的下降,对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造成了压力。
材料二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于1月21日正式发布,“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一年聚焦“三农”。文件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家庭经营为基础与多种经营形式共同发展,传统精耕细作与现代物质技术装备相辅相成,实现高产高效与资源生态永续利用协调兼顾,加强政府支持保护与发挥市场作用功能互补。
材料三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和生产经营主体责任。继续执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加大批发市场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费用补助力度。进一步开展国家对农业大县的直接统计调查。编制发布权威性的农产品价格指数,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做到“四个坚持”的理论依据。
(2)结合材料三,说明“中央一号文件”体现的政府责任以及政府是如何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的。

中国式“剩宴”成为各界热议的话题。如何抵制“舌尖上的浪费”呢?近日,有一群网友发起了“光盘行动”,得到众多网友的响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反正潘子卉:加入“光盘族”吧。让我们都不要浪费,尊重农民的劳动。
@txznisnota:父辈很喜欢把吃不完的留下下次吃,最后剩菜越来越多,很多吃不完的东西都扔掉了。其实应该一开始就不要买这么多。最好的节约,就是不浪费。
@鳗鱼小卷:这个活动好。不少人有种陋习,外面吃饭,特别是请客吃饭,必须都吃到有剩下的为止,不然就好像没好好招待别人吃饱的样子,而且打包也觉得蛮丢脸的。
材料二 “浪费是年轻人用了没两年的手机,是中年人转来送去却不吃不用的年节礼品,是一件商品的过度包装,是白天的灯火通明,是市政建设无长远规划的重复开挖……”网上一则关于“身边的浪费”的段子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大至政府形象工程、官员豪华座驾,小至个人消费行为、物质至上思维方式,究其原因,还是源于中国文化中“好面子”“讲排场”“兴攀比”的心态。
材料三 2013年7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正式实施。阅读以下内容,回答问题。“家”文化和“孝”文化是极具民族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家族成员聚集而居,并肩奋斗图存、相互扶持、休戚与共的“大家庭”生活方式,使人们对“家”有着强烈的热爱、眷恋与责任感。“百善孝为先”的传统“孝道”理念,使尊老、爱老、助老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使人们将赡养老人看作人生大事,使老人在家中获得精神慰藉。我国90%的老年人认为居家养老是自己最中意的养老方式。
(1)结合材料一、二,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我国如何解决好“身边的浪费”问题。(10分)
(2)结合材料一、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回答,作为公民应怎样积极参与“光盘行动”?(10分)
(3)结合材料三,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分析我国老年人最中意居家养老方式的原因。(10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