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6月22日,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历经13年“申遗”成功。哈尼梯田,是哈尼族在海拔2000多千米的山坡地上自然耕种的一种梯田文化,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自然景观和人文相结合,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是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是继丽江古城、“三江并流”、石林喀斯特地貌、澄江帽天山之后的云南省第五项“世界遗产”。 经过千百年的生产实践,这里形成了以山顶的森林、山间的河流、山腰的村寨和山下的梯田四素同构的独特景观。哈尼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具有令世人震撼的历史、科学、美学和实用价值。红河哈尼梯田,是申报地民族发展的历史见证,是活的文化生态系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属于中国的,而且是属于世界的,应该得到世界的珍惜和保护。
哈尼梯田申遗成功后,前来旅游的中外游客激增,年游客量达百万人次。 栉风沐雨千余载的“大地雕刻”,这一珍藏于群山深处的古老山地农耕文明的活化石,这片秘境仙境,可否经受滚滚人流和巨大利益考验,能躲过动机复杂的破坏性建设和游客纷至沓来的旅游压力吗?以前菲律宾就有梯田被列入世界遗产,然而因为没有重视保护而引起梯田垮塌,最后被联合国下发警告通知。如何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人认为:要积极开发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生活,开发是最好的保护。有人则认为: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因此要保护梯田文化,保持原生态。
(1)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哪些道理?
(2)你是赞成还是反对对文化遗产的开发?请用《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3)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谈谈菲律宾的教训,对我们在处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问题有何启示?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 辩证认识和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新型思维方法 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科学发展观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我国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先后实施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
材料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经大修后颁布,政策环境有了较大改善。解决了科技成果的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分配权问题,科技成果转化处置权下放和科研人员奖励、报酬比例提高。以前科技成果转化率仅约10%,只有更加提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更加重视相关专业技术转移人才的培养,设立专门的技术转移部门等多措并举,才能使技术转移真正实现应有价值,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真正促使制度创新推动科技转化,以科技转化助力经济转型。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
材料二: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此奖打开了中医药科学的大门,进一步肯定了中药在国际医学上的重要位置。这项成果在改善人类健康和减少痛苦方面所带来的益处是无法估量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表示祝贺。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国家重视医药科学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部目标。覆盖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过程。为实现科学立法,2015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修改后的《立法法》。建设法治中国,每个公民都不能袖手旁观。公民不仅是法治中国前行的受益者,更应该是参与者和推动者。
(1)运用公民的政治参与知识分析公民应该怎样参与和推动法治中国的建设。
材料二: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然而法治基础目前依然是相对薄弱,强政府弱市场是长期存在的普遍现象;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产权保护不力、商业贿赂、地方债务风险等诸多问题与过度行政干预有关;企业每年所订立的经济合同的履约率仅为60%,每年因诚信缺失,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了6000亿元,完善市场经济,为中国经济转型扫清障碍,需要法律予以规范和提供保障,需要市场参与者具备法律意识和法律精神。
(2)结合材料,运用“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关知识,说明依法治国在中国经济转型中所起的作用。
(3)请列举1个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并简述其在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一:近年来,地方债风险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因素,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地方债规模过大的原因在于地方政府要承担大量的支出而税收渠道狭窄,导致财政捉襟见肘,因此债务性融资成为地方财政的普遍模式;以GDP为核心的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体系,使得地方政府为了拉动GDP增长而大举借债;一部分资金用于政绩工程和经营性项目。
材料二:地方政府通过举借债务方式筹集资金,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地方政府举债缺乏制度规范,导致举债规模过快增长,债务负担沉重,地方债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损害政府公信力,恶化社会信用环境。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怎样解决上述问题。
(2)材料二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中的哪些哲理?
(3)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就地方债的使用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2015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开始了对美国为期四天的国事访问。纵观习近平主席任职以来的出访和演讲,有一个非常核心的东西-就是一直在传递中国的和平发展理念。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中国人民历来崇尚“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理念,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重要价值观。中华民族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留下了不少对外文化交流的千古佳话。中国人民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对外待之以礼,实行睦近交远。我国的贵和思想,促进了人类和平事业的发展。
材料二:2015年11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模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讲话。他指出,巴黎大会要加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实施,达成一个全面、均衡、有力度、有约束力的气候变化协议。中国政府将认真落实气候变化领域南南合作政策承诺,继续推进清洁能源、防灾减灾、生态保护、低碳智慧型城市建设等国际合作。巴黎协议应为推动全球更好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实现互惠共赢,要确保国际规则的有效遵守和实施,坚持民主、平等、正义,遵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强调各方要展现诚意、坚定信心、齐心协力,推动建立公平有效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机制,实现更高水平全球可持续发展,构建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
(1)联系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如何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我国外交政策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张和举措。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制定了“十三五”发展规划
材料一:2015年,作为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收官之年和“十三五”规划制定的关键之年,必将在我国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刚刚闭幕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全会指出,坚持共享发展,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这将民生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材料二:“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要认真总结经验、深入分析问题,把发展理念梳理好、讲清楚,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
(1)结合材料一,说明坚持共享发展的经济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十三五”时期把发展理念梳理好、讲清楚的必要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