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部目标。覆盖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过程。为实现科学立法,2015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修改后的《立法法》。建设法治中国,每个公民都不能袖手旁观。公民不仅是法治中国前行的受益者,更应该是参与者和推动者。
(1)运用公民的政治参与知识分析公民应该怎样参与和推动法治中国的建设。
材料二: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然而法治基础目前依然是相对薄弱,强政府弱市场是长期存在的普遍现象;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产权保护不力、商业贿赂、地方债务风险等诸多问题与过度行政干预有关;企业每年所订立的经济合同的履约率仅为60%,每年因诚信缺失,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了6000亿元,完善市场经济,为中国经济转型扫清障碍,需要法律予以规范和提供保障,需要市场参与者具备法律意识和法律精神。
(2)结合材料,运用“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关知识,说明依法治国在中国经济转型中所起的作用。
(3)请列举1个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并简述其在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中的作用。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的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持续发展。
运用国家职能的有关知识,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谈谈为什么国家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两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对非公有制经济“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的政策,是市场经济( )
①平等性的客观要求 ②竞争性的客观要求 ③法制性的客观要求 ④开放性的客观要求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12分)材料一:虽然我国经济和社会都取得很大的进步,但是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也令人触目惊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偷税、骗税、走私、商业欺诈、财务失真、文化市场混乱……这些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给国家、企业经营者和消费者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材料二: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领导小组认真总结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情况,研究部署各项任务,提出了检验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专项斗争成功与否的四项标准:一是大案、要案得到查处,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惩治;二是有关的法律法规比较完善;三是各有关部门责任明确,建立起良好的执法机制;四是各方面的经济秩序基本得到好转。
阅读材料请回答:
(1)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种种表现违反了市场交易的哪些原则?谈谈坚持这些交易原则的重要性。
(2)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作为国家和企业经营者应该如何做?
(12分)材料一:我国国有经济年产值2.2万亿元,每增减一个百分点,代表着得失200多亿元的产值。国有企业在全国企业中,资产总额占61%,销售额占55%,实现利税占60%;在邮电、民航、铁路等关键性行业,国有资产占100%;在电力、煤炭、石油开采、冶金、化工、机电等重要产业,国有企业资产占据绝对优势。
材料二:某国有大型企业过去由于没有走出计划经济体制的轨道,连年亏损。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该厂以市场为导向,销售收入、上缴税款、实现利润连年大幅度增长,总资产增加近3倍。该厂根据价格信号,对市场紧俏产品大胆增加投入,对市场需求乏力的传统产品果断减产或转产;面对严峻的市场挑战,大力增加科技投入,不断推出创新品牌;在企业内部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人翁作用,完善按劳分配。由于该厂转换经营机制,市场前景良好,已成为国家银行贷款的重点扶持对象。
请运用经济常识对上述材料加以说明。
(10分)有人说: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信用经济。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