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题
文化是城市之“根”、城市之“魂”。为了进一步认识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我校部分学生成立了探究性学习小组,进行相关调查。同学们在调查中了解到:
在全国,能与扬州一样拥有众多传统文化资源优势的城市并不多,但拥有了资源优势,并不等于就有了竞争优势。在扬州历史上很具影响力的鉴真等宗教人物,运河文化、以及扬州学派、扬州八怪等资源的挖掘还处在表象化状态。许多老字号悄然退出市场,没能为扬州现在的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2006年8月,市委和市政府再把建设“文化扬州”摆上了新的高度,出台了《关于打造“文化扬州”的实施意见》,文化必将成为扬州的城市核心竞争力。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市委和市政府为什么把建设“文化扬州”摆上了新的高度?
(2)写出同学们可能采取的调查方法和运河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行动方案。
(3)请你就如何建设“文化扬州”提出至少三条建议?
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的武力胁迫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放了多处通商口岸。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今天中国的开放政策和实践与近代史上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打开国门有着本质的不同。
运用政治常识说明这种不同。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号召,全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把党和国家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而努力奋斗,永远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从哲学角度说明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号召全党永远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的正确性。
(2)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分析说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依据。
近年来,“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绿色GDP”“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新名词不断出现,随着新名词的出现,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也在发生着变化。从城市到乡村,从老人到孩子都可以感受到这种变化。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学者李慎之曾言:“千差距,万差距,缺乏公民意识,是中国与先进国家最大的差距。”
我们是国家的主人,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但我们必须树立公民意识,才可能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综合《公民的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如何当好国家的主人?
近年来,在国际化大潮的影响和部分商家的炒作下,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复活节、狂欢节等“洋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元宵、端午、清明、七夕、重阳、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则失去了原有的光彩。为此.一些有识之士发出联合署名倡议书,号召人们“抵制洋节,驱除西方文化的不利影响”,维护和振兴我国的传统文化.
辨题:要维护和振兴我国的传统文化,就要庆祝自已的民族节日,坚决抵制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