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国际化大潮的影响和部分商家的炒作下,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复活节、狂欢节等“洋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元宵、端午、清明、七夕、重阳、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则失去了原有的光彩。为此.一些有识之士发出联合署名倡议书,号召人们“抵制洋节,驱除西方文化的不利影响”,维护和振兴我国的传统文化.
辨题:要维护和振兴我国的传统文化,就要庆祝自已的民族节日,坚决抵制洋节。
材料一 N县劳动力市场近期需求情况(单位:人)
电脑操作人员 |
外语人才 |
一线技术人员 |
一线生产工人 |
|
需求 |
112 |
105 |
267 |
2287 |
报名 |
850 |
668 |
1765 |
6783 |
材料二人才市场上看到,该县需勤杂工200人,但报名的只有85人。一位下岗青年女工这样议论:“我没有技术,干勤杂工既没面子又没意义,就在家等机会吧。”
(1)作为未来的劳动者,材料一、二对我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有何启示?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住房、汽车、旅游等消费热点在逐步成熟,住宅消费的发展将带动钢铁行业、建材行业及装饰装修、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等服务行业的发展,汽车使用数量快速增长,拉动了汽油、润滑油等石油工业的增长,汽车服务业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市场需求的存在,决定了这些产业的发展前景仍很光明。
材料二据估算,目前我国投资能、每增加1℅,可拉动GDP上涨0.2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每增加1℅,可拉动GDP上涨0.87个百分点。
(1)上述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2)结合材料一说明为什么市场需求的存在决定了这些产业的发展前景仍很光明。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三中全会为解决我国今后一段时间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指明了方向。某中学高三(5)班学生围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课题,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探究,收集到以下信息:
信息一同学们通过探究了解到从200 4年开始,无锡市就开始进行统筹城乡就业的实验,走出了一条敢为人先、率先打破城乡就业堡垒,城乡一体化就业的路子,2009年被联合国选为在华统筹城乡就业的首批试验城市。同学们通过探究还了解到苏州昆山千灯镇大唐工业园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农民土地入股的办法,推进园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现代生态休闲农业。农民除了可以获得土地流转费外,还可以从土地经营的收入中分红。
(1)请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谈谈上述做法对解决“三农”问题有何启示。(6分)
信息二同学们从江苏有关部门和网络报。纸等了解到,在江苏省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江苏全省全面启动了农村书屋的建设。截止到2 OO 8年上半年,全省已经有11个市(县、区)实现了农村书屋行政村全覆盖。同时,为了适应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省有关部门划拨专项经费,为有关文艺院团配置流动舞台车和水乡文化船。
(2)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江苏省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农村义化事业。(6分)
信息三李某是江苏某地的种田大户,在记者采访中谈及大规模承包农田的酸甜苦辣时,倾诉了他的一些期盼:一盼土地流转承包方式有法可依,尽快出台一个便于操作的简易文本合同;二盼资金技术得到扶持,贷款不走关系,不找熟人;三盼社会环境更优化,排除农村“流氓恶霸”对种田大户的干扰;四盼干部转变作风,更加尊重农民的意愿,能得到更多技术、资金和信息上的支持服务。
(3)假如你是一名李某所在农村乡镇的党委书记,请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谈谈如何帮助李某实现他的期盼。(6分)
选做题(本题分A、B两题,请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把所选题目对应字母后的方框涂满涂黑。)
B.【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材料一由于目前中关贸易逆差数额巨大,2OO8年7月26日、8月1日,美国参、众两院的两个委员会分别通过议案,要求政府对中国实施反倾销惩罚.迫使人民币加快升值。美国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此表示反对,并要求总统行使否决权。
材料二 2OO8年1O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审议了《食品安全法(草案)》,欲建立完善的食品监管系统,以确保食品安全。还将通过座谈会、立法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深入研究论证后,再由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请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知识,网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材料一中这种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6分)
(2)对比两则材料,说明我国国家权力运行原则及其重要性。(6分)
材料一 2008年11月和12月我国出口额增减情况
月份出口总额(亿美元)同比增减(%)
2OO8年11月1149下降2.2
2OO8年12月1111下降2 1.3
注:2008年11月,我国7年来出口首度月度负增长
材料二在现代网络语言中,“雷”可以理解成惊吓,被吓倒了。指看到某些文字,脑子里忽然轰了一下,很惊奇或者难以理解,感觉被“雷”过一样。面对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带来的冲击,在2009年的地方两会上,也出现了很多“雷人”的提案。如北京政协委员李某提议,发动一场爱国消费、扩内需、救中国的运动,用爱心和民族精神鼓励居民消费,让每个人、每个单位把他们一年的收入都用来消费。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经济问题?(2分)从《经济生活》中消费的角度谈谈你对材料二中北京政协委员李某建议的认识。(6分)
(2)结合材料一,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北京政协委员李某建议扩大内需、鼓励消费的合理性。(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