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即80后、90后农民工)备受关注。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工作欲求甚至人生态度等,与传统农民工有着很大区别,他们中大多数人具有“三高一低”的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他们不再是为了生存而进城,而是为了谋求发展而留在城市。他们不仅要求在打工中多挣钱,更希望扎根城市,成为城市中的一员。他们中的不少人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也不愿从事最脏、最累、最“没出息”的工作。
材料二 新生代农民工因其出生、成长于改革开放、社会加速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明显带有不同于传统农民工的时代烙印。社会应该正视、关注他们对于人生的企求和渴求,归还给他们一个相对公平的生存机会,他们的命运,不该再是父辈的轮回。
(1)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观念。
(2)你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应怎样正确认识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认识活动的目的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北方某县地处城市边缘的山区,山多地少,长期以来只从事单一的粮食种植业,越种越穷。近几年来,他们把党的富民政策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山区农业发展的新路。
县政府组织农科人员进行实地考察,根据本地实际,一方面修筑公路,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另一方面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教会农民科学种植,发展起高山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和中药材生产,对蔬菜进行真空保鲜包装,销售到周边大中城市,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在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后,又聘请科技人员,引进高新技术办起了蔬菜、药材加工厂。为了使农产品能够顺利销售出去,组织起上万人的专业销售队伍,该县迅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说明该县能够脱贫致富的原因。

安徽省财政厅干部沈浩在小岗村挂职担任党组织书记6年间,倡导和推进土地流转,根据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成立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破解农村融资难题,扶持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创新农村人才引进机制……这些改革创新,无不源于他深入群众体察民意,尊重群众意愿,与村民们一道将“中国改革第一村”变成了新时期农村改革“试验田”。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共18分):
(1)材料中的创新,体现了创新具有什么社会作用。请你另外再举一个例子说明创新的作用。
(2)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3)说明沈浩深入群众体察民意,尊重群众意愿的基本哲学依据。

上海世博会已于2010年5月1日开幕,将于2010年10月31日闭幕。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同学们从网上下载到世博会会徽(如右图)。会徽以“世”字书法创意为形,寓意三人合臂相拥,状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三口之家,也可抽象为“你、我、他”广义的人类对美好和谐的生活追求;图案形似汉字“世”,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相得益彰,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会徽以绿色为主色调,富有生命活力,增添了向上、升腾、明快的动感和意蕴,抒发了中国人民面向未来,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创造激情
(1)赏析上海世博会会徽,请说明其设计理念体现了联系的哪些形式,它们是如何体现的?(只需要列举二种形式即可,6分)
材料二:某校高二(18)班部分同学利用“五一”放假期间前往上海参观了世博会,回家后准备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向当地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
(2)请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关系的观点,说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与本地实际相结合的哲学要求。

2009年“整治网络低俗之风”、“打击手机涉黄信息”、大力实施“少儿出版精品工程”……有关部门频出重拳,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同学们运用矛盾的观点,就如何“抵制网络不良之风,共建文明绿色空间”提出了如下合理建议:
第一,必须把堵和疏的方法结合起来,做到依法打击网络低俗不手软,同时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第二,必须建立一整套长效机制,使专项行动和日常监管有机结合。
第三,需要网络运营商和广大网民树立应有的网德
请你说明上述建议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

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去冬今春以来,遭遇了百年未遇的旱灾,百姓生活用水、农业生产、牲畜饮水受到严重威胁。据专家分析,自2009年6月开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偏暖,从而引发大气环流异常,使北方冷空气难以南下影响云南等地区,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较弱,致使水汽供应不足,云贵地区是我国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形成了云贵等地干旱灾害发生的必然性。另外,这几个省区近年来为了发展经济,大力种植了对土壤的水分和肥料养分需求极大的速生桉树,使得这些地区原有的生态林遭到了大规模的破坏。对这次旱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多次下拨抗旱救灾资金,派出工作组指导抗旱。面对灾情,全国干部群众积极抗旱,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
结合上述材料,辨析下列观点:“天灾不由天,抗灾不由天。”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