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07年10月24日晚,带着中国人几千年的梦想,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一号”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探索深太空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从万户的飞天豪情到“嫦娥”38万公里的奔月之路,中国人正在把蟾宫折桂的梦想一步一步地转化为现实。某班同学为深入了解这次活动收集了很多材料:
同学们了解到,为了用最小的代价实现奔月计划,经过精确的分析和计算后,嫦娥一号卫星最终选择了“运载火箭将月球探测器送入环地球的大椭圆轨道,然后探测器在椭圆轨道的近地点处加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并到达月球”的路线。在飞往月球的过程中,为了获得足够大的运行轨道,同时考虑地球、月球甚至太阳的引力作用,卫星共进行了3次变轨加速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随后,“嫦娥一号”卫星沿着这条设计精妙的地月转移轨道飞向月球,并在飞行114小时后成功到达近月点。
同学们还了解到,我国的“嫦娥工程”是一个开放的工程,各国科学家可以共享“嫦娥一号”所获取的关于月球的数据信息。在“嫦娥一号”绕月探测任务实施的过程中,开展了多层次的国际合作。任务的准备过程中,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模拟跟踪了欧空局的“智慧一号”月球探测器,对测控系统进行了测试。而在“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后,11月1日至10日,欧空局的库鲁、新诺舍、马斯帕拉马斯3个测控站会为“嫦娥一号”的测控提供支特。另据了解,智利的CEE测控站也将在“嫦娥一号”绕月探测任务进行过程中提供测控支持。国防科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嫦娥工程二、三期,还将开展更多的国际合作。
(1)嫦娥一号从选择路线到成功达到近月点主要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哪些道理。(6分)
(2)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嫦娥工程需要多层次国际合作”的原因。
(3)有人说,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说明人类只要充分发挥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就一定能征服自然。请你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观点。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明于2013年考上大学。在开学前,她打算买一部手机,以备以后交流、联系、学习之需。以下是她购买手机的全过程,请你参与其中,感受她的心路历程。
【准备】 小明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相关信息,发现手机的品牌众多,不同品牌、不同网点间的价格有一定的差异。不过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比起前几年,手机的功能普遍提高了,而价格则普遍降低了。
(1)分析手机价格普遍降低的原因。 (6分)
【体验】 一来到手机店,就有服务员向小明热情介绍自己所经销的品牌,弄得小明都有点招架不住了。他发现,所有手机品牌都在搞暑期促销活动,而降价是普遍运用的促销手段。
(2)对降价这一促销手段你是怎么评价的?(6分)
【出手】 小明有两点考虑:其一,自己 买手机主要是为了交流和日常学习用的,所以,手机功能没有必要过多;其二,家庭生活条件虽还过得去,但毕竟开学后要有一笔不小的学费支出,所以,价格也不宜过高。最后,他选择买了一款功能尚可、价格适中的手机。
(3)对小明的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作出评价。(8分)

2013年4月8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致词中多次强调和平与对话的原则,是普世共同发展价值。普世价值具有普世性,多元文化和自由是普世价值的基本要义。民主、自由、平等、博爱、和平、正义皆属之,它是符合人类整体利益的道德规范。
历史上,中国拥有天下大同梦。中华文化尊崇仁爱、宽容、和谐、诚信、正义、民本、“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基本理念,和普世价值观是一致的。在新的时代,世界需要中国梦,因为中国模式正在丰富普世价值内涵。西方的普世价值观,受到以中国崛起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严重冲击,导致“中国威胁论”之滥觞。
现在的“全球化”,本质上是西方制度、文化的“全球化”。对中国而言,破除“中国威胁论”悖论的唯一出路是实现“再全球化”——“真正的全球化”,即尊重和表达各种文化、各种理念和发展模式,充分展示文明多样性的全球化。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知识阐述如何看待具有普世价值的“中国梦”。

我国动画从上世纪存二十年代起步,新中国成立以来,致力于“探索民族风格之路”。动画片《大闹天宫》上下集(1961、1964)在造型、设景、用色等方面借鉴了古代绘画、庙堂艺术、民间年画的特色,又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融入,描述了家喻户晓的孙悟空。国外媒体评论说“是动画片的真正杰作。”但是此后,我国动画制作逐步下滑。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我国要加快发展动漫产业的依据。

(10分)材料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谈到“中国梦”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我们要团结全体中华儿女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再次强调,“我们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材料二: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舍生取义”、“自强不息”、“以和为贵”等精神特质.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滋养。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1)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梦”的讲话是如何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的?(4分)
(2)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中学生应如何弘扬中国精神。

2012年7月24日,国务院发出通知,今后每年的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等四个重大节日及其连休日期间,在收费公路上行驶的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将免费通行。今年中秋和国庆期间,人们高兴地驶上免费的高速公路,不料多地高速公路严重堵车,“高速”变成了“慢速”,人们心中难免有几分“添堵”的遗憾。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