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是一个家庭、家族的价值准则,是经过长期的沉积和改良,代代相传,区别于其他家庭和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是让一代一代传人立身于社会、终身受益的品质。中国人历来重视家风的教育和传承,留下了“岳母刺字”、“孔融让梨”、“钱财如粪土、荣华富贵如烟云”等无数绝伦故事。亿万家庭的家风,虽然各不相同,但总体上都是崇德明理、向善向上、讲求礼义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精神气象的生动写照。
家风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家风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甚至影响人们的一生。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伦理。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国风的基础。家风正则国风清,家风乱则国风浊。“传统家风”再次回到公众视野,对于道德回归、价值重建不无裨益。每个家庭都加强家风建设,才能保障家庭的幸福,促进事业的兴旺、国家的富强。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知识,阐明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2)有人认为家风建设重在继承传统;有人认为家风建设重在创新发展。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综合评价上述观点。
(3)你的家庭具有怎样的优良家风?请分别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各列举一条并说明理由。
(辨析题)
在不同民族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应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因此不应该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去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著名导演张艺谋拍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时,首先要求演员做的是到河北坝上东沟村体验生活,并且非常重视这个体验的过程,要求演员与农民一起生活、劳作。而著名演员赵丹说:“有时候演员演技的提高往往‘功夫在诗外’,技巧来自生活,来自刻苦的锻炼,多学多看,勤学苦练。”除了平时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加强积累外,每拍一部影片,每塑造一个角色,他都要到基层体验生活找到创作灵感,创作出人民大众喜爱的作品。 ·
结合材料分析:
(1)优秀影视文艺工作者在创作影视作品时,为什么都非常重视到基层体验生活的过程?
(2)你认为当代文化工作者怎样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19世纪照相技术的发明,直接导致了电影这种崭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20世纪中叶电视机的发明,使得“电视连续剧”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艺术品种;电脑的出 现使“网络语言”
盛一时;手机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2004年6月,广东作者千夫长创作的国 内第一部手机短信连载小说《城外》出笼,短信写手戴鹏飞的新书《谁让你爱上洋葱的》也同时面世……
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
(论述题)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中西交往源远流长。海纳百川,广交朋友,兼收并蓄,这正是中华文化连绵不断的源泉。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方文化呈现出强劲的交流势头,日益形成一种 “你中
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文化格局。
材料二 我国著名人文学家费孝通曾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应怎样对待文
化的多样性,其原因有哪些?
“中法文化年’’是1 9 9 9年和2 000年中法两国国家元首在互访时共同确定的。2 0 03年1 O月至2 004年7月在法国举办了中国文化年。200 4年1 O月至2 00 5年7月,以“以人为本和革新”及“浪漫与创新”主题的法国文化年在中国举办。你认为举办这样的文化交流活动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