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中国与发达国家社会事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较表
国家 |
教育事业 |
卫生事业 |
社会保险 |
社会福利 |
中国 |
4.6% |
3.7% |
6.5% |
2.4% |
发达国家 |
14.2% |
11.3% |
10.1% |
6% |
材料二:稳定的财政收入是国家改善民生的物质保障,不断出台保民生的政策和措施更能彰显民本思想。08年下半年以来国家通过扩大财政支出,出台多项惠民政策:上调扶贫标准,对人均年收入1067元以下的农村人口实施帮扶政策,国务院提高居民基本养老标准和农村最低保障、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实现“新农保”等
(1)结合材料二,分析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运用财政有关知识,请你为实现分配公平,彰显民本思想提出合理化建议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6月以来我国成品油价格调整情况
②叙利亚危机大事记:8月21日,叙利亚总统阿萨德所领导的政府军对反政府武装力量实施化学武器攻击,造成逾千人丧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告知叙反对派,叙利亚政府武装力量或在数日内遭受打击,受此消息影响,全球金融市场一片动荡,全球原油产量骤降,价格纷纷飙涨。9月28日 联合国安理会于当地时间27日一致通过关于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的决议,授权对叙利亚境内的化学武器进行核查和销毁。局势回归和平轨道。
材料二:国内成品油的价格调整,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但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汽车生产能力的提升,家庭轿车正在走入平常人家。目前我国家庭轿车需求量等于全球年产量。新近一项调查表明,中国城镇家庭中大约有2600万户有购车的欲望,这相当于全球汽车厂商一年的总产量。
材料三:汽车产业也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重点话题,在近几年的 “两会”期间,汽车质量、低碳、新能源、自主品牌等“热词”,在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中不断闪现。代表、委员们关于汽车产业的献言建策,将影响汽车产业的走向。
(1)请你简要描述2013年6月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走势并分析其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家庭轿车消费增长的原因。
(3)结合材料,说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言献策为什么能影响汽车产业的走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逐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了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2013年我国经济发展部分指标变化情况
项目 |
1978年 |
1992年 |
2008年 |
2013年 |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3624.1 |
26923.5 |
300670 |
568845 |
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
0.9 |
13.9 |
52.3 |
61.8 |
市场化程度(%) |
0 |
26.0 |
76.4 |
79.6 |
注:目前,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市场化程度大致在85%--95%之间。
材料二:为了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步伐,把政府不该管的交给企业和市场;全面清理、废止和修订与 相违背和不一致的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依法规范政府的权限和履行职能的程序;进一步健全了行政问责制度,遏制了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等违纪违法行为。
(1)描述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阐释这些变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概括政府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我国出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政策措施。国务院调整了机构,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推进铁路工程建设、金融、能源等领域对民间资本开放;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等等。
材料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增速换挡期,经济增长的要素和约束条件正在发生变化,结构性问题突出,传统增长模式面临挑战,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不容忽视。党中央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和建议,审时度势,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线路图,全面推进经济、政治等各领域的改革,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1)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材料一中深化改革的措施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全面深化改革应如何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对外贸易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3—2013年我国对外货物贸易总额统计表 (单位:亿美元)
注:2012年美国的对外货物贸易总额为38221.8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2013年美国对外货物贸易总额为39100亿美元。专家指出,对外贸易附加值是衡量一国贸易质量高低的主要指标。目前,以美国为首的创新型国家高达70%,中国不到30%。
材料二: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实施鼓励进口政策,增加国内短缺产品进口。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支持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和国际营销网络,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统筹多双边和区域开放合作。坚持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实现与各国互利共赢,形成对外开放与改革发展良性互动新格局。”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并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说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就政府如何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2月20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公布了中国首份《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研究报告》。调查数据显示,以百分制计算,公众对生态文明的总体认同度、知晓度、践行度得分分别为74.8分、48.2分、60.1分,被调查者中70.7%的人认为政府和环保部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主体。而公众的参与和压力对政府制定环境政策和法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往往是企业环境违法行为曝光和叫停的催化剂。
材料二:2014年7月18日,环境保护部等6部门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实施细则》。根据科学论证评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共需投入17 500亿元,将通过以下五个渠道筹集:按“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由企业承担;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大气污染防治领域;通过价格杠杆疏导部分治理成本;地方政府加大民生领域“煤改气”、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等的政策支持力度;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以奖代补”,加大对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支持力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我国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阐释公民应如何承担起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做法将会给企业经营带来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