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农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利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是,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依然偏少,建设进度明显滞后。全国54%的耕地缺少基本灌排条件,全国4万多个乡镇中有1/31缺乏符合标准的供水设施,灌溉浪费严重,利用效率低下。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平均每年因洪涝受灾面积超过2.1亿亩,因气象灾害导致的粮食生产损失达1000亿斤左右,这严重制约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水利建设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板,农田水利建设更成为短中之短。
材料二 水利兴则农业兴,水利兴则民心安,水利兴则国家稳。2011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即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央“一号_文件”聚焦水利,首次提出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这是给力“三农”工作的务实之策,更是送给亿万农民的新春“大礼包”,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材料三 西部某地区地处内陆干旱区,降水稀少及水资源分布不均,发展长期受制于水。近几年来,该地区犯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经营,实现了投入的多元化,走出了一条工业建设与农田水利建设的“双赢”之路。二是与有关科研部门开展技术合作,形成一批符合当地实际的节水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三是综合运用水利、农牧、林业、科技等综合开发措施,因地制宜发展各类节水灌溉呆范区,扶持了大批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四是制定水库水质保护法规,严格控制水源污染,完成生态治理面积数十万亩。目前,该地区已步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轨道。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问题,并结合材料一、二,简要说明我国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对解决“三农”问题的经济意义。
(2)分析说明材料二所体现的政治学理论依据。
(3)依据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该地区取得的成功经验对加快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启示。
大音量,红歌曲目,简单的动作,群体舞——这就是“中国大妈”的广场舞。“有点钱、有点闲,中国大妈是最幸福的一群人。”有人这样评价“中国大妈”。
然而不同时代、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何和谐相处,却成了城市发展的一个问题,在有些地方,围绕广场舞噪音扰民的冲突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因广场舞之争硝烟弥漫。大妈说:每家都有老人,那些说我们吵的年轻人为什么就不能理解我们呢?老年人的爱好本来就不多,跳舞不仅能打发时间,交一些朋友,还能锻炼身体。
年轻市民说:人与人相处,首要的原则就是互不影响、互不打扰。国家规定在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但有些人就喜欢在公共场所大声说话,影响了他人也毫无察觉。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切公共行为,都要以不打扰到他人为基准。
请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简要分析应如何看待广场舞。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信心不可泄。习近平指出,此时此刻,我们距离“中国梦”的目标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国梦”的信心比任何时候都更坚定。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是需要依靠人民群众,越是要立足实际、脚踏实地。在新的征程上,无论经历什么样的考验,我们都应当始终保持“中国信心”。
材料二:按照“百度百科”中的解释,正能量是指以真空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为正,能量低于真空的物质为负。其延伸定义: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鼓舞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
(1)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一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2)运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知识,简析把“正能量”一词放在社会中考量有何意义?
对舆论高度关注的“延迟退休”热点问题,我国研究制定延迟退休政策,将采取小步走、渐进式,并承诺新政策将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退休年龄现状和诉求,提前若干年预告,推迟退休年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会一下把退休年龄增长几岁,而是逐步提高,比如今年要比之前的退休时间多几个月,第二年再延长一点,一般用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才能到位。改革的力度要与社会可承受度相融合,量力而行。延迟退休政策,会考虑到劳动强度,区别对待,不会一刀切,分类制定政策。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延迟退休问题的认识?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民主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公民在政治参与时,根据法律、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把握自己的行为。在基层民主自治过程之中,在重大公共决策的征求意见之中、在各种竞争性选举之中,都能看到公民理性行为。不断拓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如听证会、政务公开、开门立法、社会公示、群众评议、政风行风热线等。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努力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已成为国家的重要政策取向。
(1)结合材料一,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不断拓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途径的理由。
材料二: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衔接新老规划的关键之年。接下来的“十三五”将是一个以全面适应新常态为主题的五年规划期。新常态,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命题,其中夯实硬底线与强化软投资,应成为两个重要的维度。所谓夯实硬底线,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社会保障底线,二是粮食安全底线。着手完善囊括广大农村地区、农民兄弟在内的全面社会保障体系、公共医疗服务体系、义务教育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减轻群众生活负担,给群众以安全感。夯实粮食安全底线,就要在战略上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将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所谓软投资,即推进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应该着手推进资源领域的产权改革,加快垄断行业改革,破除制约民间投资和企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引导民间资本广泛进入更多领域。同时,对现行的财税体制进行调整,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城市保障性住房的改革奠定制度基础。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在“新常态”下“夯实硬底线与强化软投资”相关论述的合理性。
材料一:据报道,广东研发投入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IT领域的专利85%来自国外,高新技术企业对国外技术依存度在70%以上。珠三角产品以贴牌加工生产为主,出口占70%以上。目前,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加深,众多中小企业的订单急剧减少,2013年11月广东出口贸易零增长,进入了发展的“寒冬”。
材料二:近年来,广东中小企业贷款在总贷款的余额中只占20%左右,扩大再生产所需资金严重不足。中小企业老板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只有10%,初、高中水平的人居多。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导致中小企业进入发展“寒冬”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面对中小企业的困境,广东省政府频频出招。结合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广东省政府为什么要帮助中小企业走过“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