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每一次较大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结果,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毛泽东对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论述主要运用的是                                             (   )

A.文明史观 B.现代化史观 C.全球史观 D.阶级斗争史观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毛泽东思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已故的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中华文明的这个特点从根本上说应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A.君主专制 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下图此腰牌主人是明人王忬(1507~1560年),苏州太仓人,字民应。嘉靖进士。曾任御史,此腰牌即为监察御史腰牌。下面是某校高三(5)班同学对该腰牌主人的职责和当时发挥的作用认识,不正确的是()

A.该监察官员实质是皇帝的耳目和工具
B.该监察官员的工作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
C.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该监察官员的工作实际效能是有限的
D.该监察官员代表社会履行职责

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是由于“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解决这一问题他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A.废丞相,权归六部 B.废行省,设三司
C.设立内阁 D.设立军机处

“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职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就领本省军队。同时,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据此可知元代()

A.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
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
C.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D.专制主义皇权达到顶峰

宋代在各州郡设置通判,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宋统治者的这种做法()

A.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B.削弱了地方割据的军事基础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行政控制
D.加强了地方行政长官的权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