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吾人今日之开化非真正之开化,为防止十年后之弊病,惟在于兴办真正之学校……” 木户孝允在充分比较了欧美等国教育体制的基础上,结合日本的实际状况,提出政策建议:在追赶西方列强的过程中,日本应当仿效和学习法国学制为宜。
材料二 明治六年(1873)日本共有小学12580所(其中公立8000余所,私立4500余所),适龄儿童就学率达到46%。到了1907年,日本人就已经能使几乎所有的孩子上学。同一年实行了小学六年男女混合制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初等教育体系已经基本完成。
材料三 明治天皇名义发布了《教育大旨》,用至高无上的“诏敕”明确规定学校的教育“要专事阐明仁义忠孝”,从政治上束缚学生的思想,着力培植带有忠君爱国头脑的、懂得近代知识技能的工具。
材料四 和洋(大和与西洋)文明冲突深入到中层甚至深层。欧化主义风潮中,“全盘西化”论铺天盖地,对日本文化是全面否定;反之,出现复古思潮,兴起国粹保存运动,大肆猛烈地攻击欧化。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学制改革和《教育敕语》无不体现出和洋文明冲突、融合所凝聚的二重性。
——以上材料均摘自《日本文明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有关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教育发展的原因。跟据材料二说明日本教育发展的成效。
(2)依据材料三指出日本近代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材料四与相关知识说明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
“穆罕默德·阿里是唯一的能在一崩溃的奥斯曼帝国的土地建立起有生命力的国家的一个人。”对上述材料认识不准确的是( )
A.奥斯曼帝国已经腐朽没落分崩离析 |
B.阿里开创了埃及革故鼎新、国力大增的崭新的局面 |
C.阿里对外抗衡宗主国和西方列强是帝国内充满生机活力的一部分 |
D.阿里政权统治时间较长 |
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司马光的说法( )
A.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 | B.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 |
C.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 | D.只是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 |
下列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体现了“因天下之利以生天下之财”和“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思想的有( )
①青苗法 ②农田水利法 ③方田均税法 ④保甲法 ⑤市易法 ⑥保马法
A.①②③⑤ | B.②③④⑥ | C.①②③④ | D.①③④⑤ |
南朝谢灵运写道:“北境自染逆,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矣”,反映了 ( )
A.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 B.鲜卑贵族残酷的经济掠夺 |
C.柔然侵扰北魏 | D.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在内容和影响上的相同点包括()
①对社会风俗领域进行改革②推行新的土地制度
③采取一些打击守旧势力的措施 ④促进了政权向封建化过渡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