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观应主张:“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在郑观应看来,上海首办“赛会”(世博会)的有利条件是( )
A.思想文化开放,是改良思想的实践地 | B.商贸较为发达,日益成为国际大都市 |
C.物产丰富多样,是民族工业的发源地 | D.生活水准较高,有比较大的观众群体 |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B.鸦片战争前,中国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
C.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促使自然经济的解体 |
D.鸦片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促使自然经济的解体 |
有史书记载:明朝时期,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长期如吾土,则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顷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当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B.大量棉花纺织品投入市场 |
C.有的城市发展成为棉纺织业中心 | D.商品经济渗透浙江农村 |
明清时期“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所起的相似作用在于()
①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②延续了自然经济的瓦解过程
③延续了汉唐以来对外交往的局面④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下列制瓷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白瓷②青瓷③彩瓷④珐琅彩
A.①②③④ | B.③①②④ | C.②①④③ | D.②①③④ |
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成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
A.民营丝织业的兴盛 | B.官营丝织业的兴盛 |
C.民营丝织业的形成 | D.官营丝织业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