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情况,正确反映了民国时期的服装状况的是
| A.男子全部是长袍马褂 | B.西装成为流行服装之一 |
| C.女子以连衣裙和列宁装为主 | D.绿军装成为流行服装 |
宋朝设立台谏制度,当时的吕祖谦这样描述:“大臣权任太重,恐其不能无私,则有给舍以出纳焉,有台谏以纠正焉,有侍从以询访焉。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这主要说明宋代
| A.皇权不再至高无上 | B.已经有了权力制衡机制 |
| C.相权受到严重削弱 | D.实践了三权分立原则 |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意识形态不再有向心力,一些人崇尚一种被后人称之为“魏晋风流”的人生范式,他们“非汤武而薄周孔”,一味放任性情,自由自在。这表明当时
| A.文化观念呈现多元化 | B.儒学失去了正统地位 |
| C.道家思想被普遍奉行 | D.三教合一有了新的发展 |
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这一变化表明
| A.独尊儒术已成定势 | B.仁政思想等同于法律 |
| C.文官阶层主导立法 | D.儒学理念渐趋法制化 |
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旧时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 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 B.官僚政治的弊端 |
| C.中央集权的削弱 | D.行政效率的低下 |
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
| A.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 |
| 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 |
| 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 |
| D.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