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所说:"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中世纪原指欧洲黑暗的中世纪时期,这里的"中世纪"指的是封建专制国家)。"此评价最适合于
| A. | 太平天国运动 | B. | 新文化运动 | C. | 义和团运动 | D. | 辛亥革命 |
1937年7月《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提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这一决定主要基于
| A.八路军取得百团大战的胜利 |
| B.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
| C.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
| D.日军攻陷南京,制造大屠杀惨案 |
粱启超曾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其所说的“割台湾、偿二百兆”的不平等条款来自于
| A.《南京条约》 | B.《马关条约》 |
| C.《辛丑条约》 |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
允许列强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并可驻兵保护的不平等条约签订于
| A.鸦片战争后 | B.中法战争后 |
| C.甲午战争后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
某皇帝曾经“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这一机构后来发展为参与朝政决策的重要机构。这位皇帝是
| A.唐太宗 | B.清雍正帝 | C.明成祖 | D.明太祖 |
下图为唐代中央机构示意图,其积极意义在于
| A.有效地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
| B.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皇帝独揽大权 |
| C.中央机构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 |
| D.分清了中央与地方机构的不同职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