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古代小说、戏曲中多被描绘为奸诈狠毒的“奸雄”、“奸臣”。但历史的真实是,
曹操“外定武功”,统一了北方,促进了北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内兴文学”,是杰出的文
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文艺作品中的曹操与历史真实的曹操形成巨大反差,对此
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
①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
②事物的现象与本质存在相互背离的情形
③文艺创作有其特殊规律和原则,不必尊重历史真实
④社会历史观影响文艺家的创作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古代非洲大陆没有老虎,所以古埃及人只能创作“狮身人面像”,而不能创作“虎身人面像”。这说明了()
| A.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
|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
| C.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
| D.意识相对物质可以独立存在 |
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从美食中体味深厚的文化意蕴,表明()
①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
②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统一于人的实践
③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
④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唐人顾况有诗云:“冬青树上挂凌宵,岁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事物运动有自身内在的规律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
④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①④ |
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写道:“遥看瀑布挂前川”,后人评述此句中意境全在“挂”字之上,是因为此字体现了()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③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该诗所蕴涵的哲理是()
| A.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
| B.自然界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 C.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
| 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