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奥肯定律”是由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提出的,它说明的是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关系(如下图)。这一定律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得到了普遍证明。
我国本世纪以来保持10%左右的经济增长,而失业率一直在4%左右徘徊,出现了“奥肯悖论”,究其原因主要有:个人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重过小,消费难以启动,影响第三产业的发展;技术升级和产业革新,单位资本相对应的劳动力数量降低,形成了资本挤出劳动力的现象,完成相同国民生产总值所需要的劳动力投入会更少;企业用工不规范,超时用工,促使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降低;大量新增劳动力,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矛盾等。
材料二:为了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国务院要求各地要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把扩大就业和稳定就业作为重要目标,把新增就业人数和控制失业率作为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落实目标责任制度。
材料三:2009年以来,某地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若干政策措施》,改变过去单纯依靠政府帮助的“输血式”就业,向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造血式”就业转变。2009年该地累计投入3亿多资金支持再就业和创业,从而带动了大量就业。
(1)根据“奥肯定律”,说明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关系?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应如何破解“奥肯悖论”?
(2)从政治常识角度,说明国务院把“新增就业人数和控制失业率作为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这一做法的理由。
(3)结合材料三,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说明某地以创业带动就业政策的道理。
材料一: 2009年9月10日 ,在大连市举行的2009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温家宝总理警告说,保护主义只会拖累世界经济复苏,最终受害的是各国企业和人民。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远未逍除,全球反对保护主义的决心不能动摇,要警惕和纠正形形色色的隐形保护主义行为。中国以实际行动覆行了反对保护主义的诺言,中国也期待各国的共同行动。
材料二:2009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对从中国进口轮胎实族的惩罚性关税税率第一年为35%,第二年为30%,第三年为25%。中国常驻世贸组织代表团在一项声明中说,中方当日正式就美相关措施提出世贸组织争端机制框架内的磋商要求。美方对中国输美轮胎采取特保措施,是违背世贸组织规则,滥用贸易救济措施的错误做法。中方希望各方能够体会到中方坚定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决心,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尊重多边贸易规则,共克时艰,推动全球经济尽快复苏。
(1)运用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坚决主张共同行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必要性。
(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新形势下我国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材料一: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在这个大家庭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牢固村立和始终坚持“三个离不开”思想。
材料二:2009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发生严重打砸抢暴力事件,百余名无辜群众和1名警察被杀害,受伤800多人。事实证明,这是一起由境外分裂势力遥控指挥、煽动,境内外分裂分子具体组织实施有预谋、有组织的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这一事件有着深刻的政治背景,是一场分裂与反分裂、破坏民族团结与维护民族团结的严重政治斗争。
(1)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三个离不开”思想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谈谈青年学生为巩固民族关系该做些什么?
材料一:中国与发达国家社会事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较表
国家 |
教育事业 |
卫生事业 |
社会保险 |
社会福利 |
中国 |
4.6% |
3.7% |
6.5% |
2.4% |
发达国家 |
14.2% |
11.3% |
10.1% |
6% |
材料二:扩大内需保民生要以雄厚的财力为后盾。因为民生欠账多,城乡区域间的发展、社会收入差距加大,政府要动用中财力去“偿还”欠债,“填平”差距。财政收入增加,政府能做的事情就多了,但是财政增收终究是有限的,它并非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财政增收终究是有限的”的认识。
(2)结合材料,请你为政府解决“民生欠帐”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相对10年前,家电产品的功能越来越齐全,质量也更有保证,然而价格越来越便宜。
材料二:2009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7.7%,在GDP增长的三大因素中,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4%,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在中国经济和国际金融危机“短兵相接”过程中,面对外需严重萎缩的不利影响,消费和投资一起,成为保增长的双重支撑。
(1)你认为家电产品价格不断降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消费为什么能拉动经济增长?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五年来城乡居民生活改善情况
单位:%
指标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44.5 |
41.9 |
39.2 |
37.9 |
37.7 |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53.5 |
52.6 |
49.1 |
47.7 |
46.2 |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物支出在家庭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一般来讲,恩格尔系数高于60%就认为是绝对贫困;60%~50%之间是勉强度日,也叫温饱;50%~40%认为是小康;40%~20%就认为是富裕。
(1)图标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请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回答上述变化对社会生产的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