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市隐斋记      元好问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余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士多为之赋诗,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①,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乾没氏②之属,胁肩③以入市,叠足以登垅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之所以隐也,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价,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吾言问之。”
贞佑丙子年十二月日,河东元某记。               
(选自《中国历代散文精品》,有删改)
【注】①山人,指隐士。②乾没氏:指与世沉浮,追逐私利的人。③胁肩:耸起肩膀,故作恭敬,形容逢迎的丑态。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特深山之中特:特别
B.信道未笃笃:诚挚
C.不害其为廉害:妨碍
D.是求显也显:显扬

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对伪隐者讽刺否定的一项是
①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
② 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
③ 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
④ 夫廉与高,固古人之所以隐也,子何疑焉?
⑤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
⑥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②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生是作者的朋友,他认为娄公既清廉又高洁,是一个居于闹市的真隐士,所以希望作者为娄公的“市隐斋”写一篇记。
B.作者认为,所谓“隐”,就是与世隔绝,什么地方什么行业都可以作为隐居之所,不一定非要躲到深山老林住在蓬蒿茅草之下才算隐居。
C.古人认为“隐”有小大之别,“小隐”因为道行不深,为避免见到引起欲望的东西扰乱内心,所以要躲到山林中;“大隐”因为道行高深,可以不被外物所诱,所以可以隐在朝市中。
D.作者最后借韩伯休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隐士的看法,同时指出娄公隐居另有目的,对娄公之类沽名钓誉的行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翻译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⑴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⑵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⑶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课外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5分)
李苗,字子宣,叔父畎。畎为梁州刺史,大著威名。王足之伐蜀,梁武命畎拒足于涪,许其益州。及足退,梁武遂改授。畎怒,将有异图,事发被害。苗年十五,有报雪志。延昌中归魏,仍陈图蜀计。大将军高肇西伐,诏苗假龙骧将军乡导。次晋寿,宣武宴驾,班师。苗有文武才干,以大功不就,家耻未雪,常怀慷慨。乃上书陈平定江南之计,其文理甚切于时。明帝幼冲,无远略之意,竟不能纳。
正光末,三秦反叛,侵及三辅。时承平既久,人不习战。苗以陇兵强悍,且群聚无资,乃上书以为:“食少兵精,利于速战;粮多卒众,事宜持久。今陇贼猖狂,非有素蓄,虽据两城,本无德义,其势在于疾攻,迟则人情离阻,坐受崩溃。今且宜勒大将,深沟高垒,坚守勿战。别命偏师,精卒数千,出麦积崖以袭其后,群妖自散。”于是诏苗为统军,隶行台魏子建。子建以苗为郎中,仍领统军,深见知待。
孝昌中,兼尚书左丞,为西北道行台,与大都督宗正珍孙讨汾、绛、蜀贼,平之。及杀尔朱荣,荣从弟世隆拥部曲还逼都邑。孝庄幸大夏门,集群臣博议,百僚计无所出。苗独奋衣起曰:“今朝廷有不测之危,正是忠臣烈士效节之时,请以一旅之众,为陛下径断河梁。”庄帝壮而许焉。苗乃募人于马渚上流,以师夜下。去桥数里,放火烧船,俄然桥绝,贼没水死者甚众。官军不至,贼乃涉水与苗死斗,众寡不敌,苗浮河而没。帝闻,哀伤久之,谥忠烈。
苗少有节操,志尚功名。每读《蜀书》,见魏延请出长安,诸葛不许,叹息谓亮无奇计。及览《周瑜传》,未曾不嗟咨绝倒。解鼓琴,善属文咏,工尺牍之敏,当世罕及。死之日,朝野悲壮之。
(节选自《北史•李苗传》)
注:①宴驾:对帝王之死的委婉说法。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诏苗龙骧将军乡导假:代理
B.明帝幼冲,无远略之意,不能纳竟:竟然
C.晋寿,宣武宴驾次:驻扎
D.苗以陇兵强悍,且群聚无资:物资

下列各句,能表现李苗有文武才干的一组是 ( ) (3分)
①苗年十五,有报雪志②乃上书陈平定江南之计,其文理甚切于时
③今且宜勒大将,深沟高垒,坚守勿战④请以一旅之众,为陛下径断河梁
⑤贼乃涉水与苗死斗,众寡不敌,苗浮河而没⑥解鼓琴,善属文咏,工尺牍之敏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李苗对叔父李畎被害一事耿耿于怀,归魏后仍陈说伐蜀之计,后朝廷曾出师西伐,但因皇帝驾崩而不得不班师回朝。
B.李苗在众大臣对尔朱荣的堂弟率部下逼近都邑束手无策时,主动请缨,招募兵员与敌作战,后因寡不敌众而死。
C.李苗在三秦反叛时,根据敌情提出正面坚守不战,选派精兵偷袭敌后的方略,一举击溃了叛军。
D.李苗崇尚功名,读《蜀书》时,会因诸葛亮不同意魏延请求出兵长安而叹息;读《周瑜传》时,总是深深感叹折服。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建以苗为郎中,仍领统军,深见知待。
(2)去桥数里,放火烧船,俄然桥绝,贼没水死者甚众。

翻译句子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解释加点字词
① 三径 _____②《齐谐》者,怪者也 _____
榆枋而止 _____④ 未有知其 _____
⑤门衰 _____⑥岂敢盘桓 _____

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曲线的部分断句(5分,提示共10处,用斜线(/)断
子桑雽曰:“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或曰为其布与赤子而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而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收也。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庄子·山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
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 “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惘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自处也。
(《庄子·说剑》,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之。谋:为……谋划。
B.请剑服治:备办。
C.庄子入殿门不趋:小步快走
D.王乃剑士七日使……较量

下列句子中直接记述庄子言行机智的一组是()
①“庄子当能。”②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
③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④“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
⑤“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⑥“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不厌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B.今夫子必儒服见王门虽设常关
C.日夜相击前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西畴
D.太子乃见王嬴而不助五国也

下列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剑术高超,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
B.庄子身着剑服,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巧妙迂回地劝谏赵文王。
C.庄子论剑,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非庶人之剑。
D.《说剑》这篇文章旨在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