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国至魏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起义沉重打击了北魏统治。据记载,北魏统治者对外战争,把掳掠来的无数人口和财物分赏给参战的人员,把大量的“生口”变成了奴隶,进一步扩大了奴隶制。
材料二 宋仁宗(1022-1063)年间,各级官员达到两万多人,比三十多年前的真宗景德年间加增了一倍。仁宗后期,“募天下骁雄横滑以为兵,几至百万”,比北宋建国之初增加了五倍。在1050年前后,当时的两税收入为:钱四百九十三万贯,绢帛三百七十六万匹,粮一千八百零七万石;国家总支出为:钱三千三百一十七万贯,绢帛七百二十五万匹,粮三千零四十七万石。当时“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
(1)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社会各自面临哪些突出的社会问题?孝文帝、王安石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2)这两次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是什么?
在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史上,有一个人在人类动力史上的地位,相当于巴斯德在生物学、牛顿在物理学、贝多芬在音乐中的地位。这个人及其发明是指
A.瓦特发明了万能蒸汽机 | B.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 |
C.富尔顿发明了汽船 | D.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 |
下列观点中,最有可能得到李贽赞同的是
A.“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
B.儒家经典是“万世之至论” |
C.“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并” |
D.“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 |
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本质意图是
A.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 | B.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
C.修身养性,崇尚道德 | D.实现儒学的道德化 |
19世纪初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A.极大地冲击了社会关系 | B.扩大了社会交往的范围 |
C.改变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 D.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
西方“起初城市即是村庄,但不久就开始在工业、政治、建筑各方面显露出城市的特征。城市必须设防自卫,须有市政厅作为市民行使政治权力的集会场所。城里还必须有教堂作为礼拜的场所,既在精神上,也在建筑上耸峙于全城之上。”(《城市的性质》)这样的叙述能否适用于说明中国城市的特征?
A.将“教堂”改为“佛寺或道观”,也能用于中国
B.将“教堂作为礼拜的场所”改为“宗庙作为祭祀的场所”,也能用于中国
C.对中国城市而言,几乎完全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