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醛在食品、医药化工等方面都有应用。
(1)质谱分析肉桂醛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2。其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1.8%,其余为氢和氧。分子中的碳原子数等于氢、氧原子数之和。肉桂醛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
(2)肉桂醛具有下列性质:
请回答:
①肉桂醛是苯的一取代物,苯环侧链上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其结构简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Z不能发生的反应类型是 。
A.取代反应 | B.消去反应 | C.加成反应 | D.加聚反应 |
③Y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作用得到肉桂酸乙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④Y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酯类且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___种,其中任意一种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已知
Ⅰ、醛与醛能发生反应,原理如下:
Ⅱ、合成-甲基肉桂醛(C10H10O)的工业流程如下图所示(甲为烯烃):
请回答:
①写出丙和丁生成-甲基肉桂醛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醛和酯也可以发生如(3)Ⅰ类似的反应。食用香料肉桂酸乙酯可通过如下反应合成:
戊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分)A、B、C、D、E、F均为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A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两倍;D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D和F、A和E分别同主族;E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E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周期,第族。
(2)B与D形成化合物BD2的电子式为。
(3)A、C、D三种元素能形成三类常见化合物,化学式分别为,,。
(4)均由A、D、E、F四种元素组成的两种盐溶液相互混合,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工业上利用反应:CO(g)+H2O(g)CO2(g)+H2(g)△H=Q kJ·mol―1,制备H2 。已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若在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于850℃时发生上述反应,并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mol·L―1)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如下表:
t/min |
CO(g) |
H2O(g) |
CO2(g) |
H2(g) |
0 |
0.200 |
0.300 |
0 |
0 |
2 |
0.138 |
0.238 |
0.062 |
0.062 |
3 |
c1 |
c2 |
c3 |
c4 |
4 |
c1 |
c2 |
c3 |
c4 |
已知:850℃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1.0,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可以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单位时间内减少CO(g)的浓度等于生成CO2(g)的浓度 |
B.反应容器内的压强不发生变化 |
C.混合气体中H2(g)的浓度不再发生改变 |
D.氢气的生成速率等于水的消耗速率 |
(2)Q 0(填“>”、“=”或“<”)。
(3)若在850℃时向反应容器中充入H2O(g),K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达平衡时CO2的反应速率 ,CO(g)的转化率为 。
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可以拆写成两个“半反应式”,一个是“氧化反应式”,一个是“还原反应式”。如2Fe3+ + Cu ==2Fe2++Cu2+,可拆写为氧化反应式:Cu-2e- ==Cu2+,还原反应式:2Fe3+ + 2e- ="=" 2Fe2+。并由此实现了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将反应Zn + 2H+ ="=" Zn2+ + H2↑拆写为两个“半反应式”:其中,氧化反应式为: 。
(2)由题(1)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如图所示:
若电极a为Zn ,电极b可选择材料: (只填一种);
电解质溶液甲是 ;电极b处的电极反应式: 。
(3)由反应2H2 + O22H2O ,设计出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的燃料电池,其电极反应式为:
负极 ,正极 。
(4)以惰性材料为电极,电解100mL PH=6的硫酸铜溶液,当电解池内溶液的PH为1时,电极上析出的铜的质量为 (忽略电解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
(11分)以苯酚为原料的合成路线如下所示,请按要求作答:
(1)写出以下物质的结构简式: B; F;
(2)写出反应①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①;
④。
(3)反应⑦所用的试剂和反应条件是。
(6分)现有可逆反应A(气)+B(气) 3C(气),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在不同的条件下,生成物C在反应混和物中的百分含量(C%)和反应时间的关系:
(1)若甲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有催化剂和无催化剂时的情况,则曲线是表示有催化剂时的情况。
(2)若乙图中的a曲线表示200℃和b曲线表示100℃时的情况,则此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热反应。
(3)若丙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不同压强下的情况,则曲线是表示压强较大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