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酶是一种核酸切割酶,可辨识并切割DNA分子上特定的核苷酸碱基序列。下图为四种限制酶BamHI,EcoRI,HindⅢ以及BglⅡ的辨识序列。箭头表示每一种限制酶的特定切割部位,其中哪两种限制酶所切割出来的DNA片段末端可以互补黏合?其正确的末端互补序列为何?( )
| A.BamHI和EcoRI;末端互补序列—AATT— | B.BamHI和HindⅢ;末端互补序列—GATC— |
| C.EcoRI和HindⅢ;末端互补序列—AATT— | D.BamHI和BglII;末端互补序列—GATC— |
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一个容器内,调整 pH 至 2.0 ,保存于 37℃的水浴锅中,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
| A.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
| B.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 |
| C.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 |
| D.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 |
通常胃液的pH约为1.4左右,在测定胃蛋白酶活性时,将溶液pH由10降到1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将( )
| A.不断上升 | B.没有变化 | C.先升后降 | D.先降后升 |
将一定浓度的底物溶液与一定浓度的酶溶液混合后,在0~80℃的范围内,从0℃开始,每隔3分钟升高5℃,同时测定混合液中剩余底物的量,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如下图甲。试问,如果将装置从80℃开始依次每隔3分钟递减5℃,测定剩余底物的量,绘成的曲线是图乙中的()
某学生为了证明唾液能够使淀粉水解,进行了下面的实验:将一片干面包一分为二,先用碘液检验半块干面包,变蓝色;再取另半块干面包滴加唾液,一段时间后用斐林试剂检验,滴加唾液的面包出现砖红色;由此得出结论。此实验设计主要失误在于
| A.未对面包做还原性糖检验 | B.未对唾液做淀粉检验 |
| C.未对滴加唾液的面包做淀粉检验 | D.应该用双缩脲试剂检验 |
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点时,一部分麦芽糖酶没有参与催化 |
| B.如果温度下降5℃,b点将下移 |
| C.可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 |
| D.bc段催化速率不再增加原因是受酶数量和酶活性的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