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
农民利用大棚将玉米和大豆种子间行播种,可提高光能利用率,并使玉米和大豆提前上市。下图为夏初晴朗天气时所测得的玉米一昼夜氧气吸收、释放量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
(1)玉米种子萌发初期,种子内还原性糖的含量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胚中有机物含量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大豆相比,玉米叶片中特有的含叶绿体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当大棚中C0含量降低时,生长最先受到影响的植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D点相比,H点时大棚内氧气含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土壤中缺镁,E点时的O释放量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收割后,大豆的根、茎、叶还可作为绿肥,尤其可增加土壤中矿质元素 __的含量,土壤中的某种微生物如 ,独立生活时也可通过其生理作用增加土壤中该矿质元素的含量。
甲图为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乙图为某动物能量流动图解,请回答:
(1)甲图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Z为J/cm2·a,池塘中的水草、鱼、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由于食性不同,鱼塘中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
(2)草鱼以水草为食,白鲢以绿藻和水草为食,草鱼与白鲢的种间关系是;计算甲图中由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若要调查该池塘附近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则一般采用方法进行采集、调查,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物质循环、
和三个方面的功能。
(3)乙图中A、C分别代表的含义为、 。
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1)。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2。
图1 图2
(1)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它是植物体的特定部产生,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________作用的__________有机物。
(2)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
(3)从图2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Ⅰ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_______。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Ⅱ、Ⅲ、Ⅳ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研究者推测“细胞分裂素能够引起营养物质向细胞分裂素所在部分运输”。为证明此推测,用图1所示插条去除B叶后进行实验,实验组应选择的操作最少包括____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1叶 b.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叶
c.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1叶 d.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2叶
e.用14C-氨基酸溶液涂抹A2叶 f.用14C-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叶
g.检测A1叶的放射性强度
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受到病毒攻击后发生的部分免疫反应,据图回答有关人体免疫的问题。
(1)人体免疫系统由、和_____组成。图中表示浆细胞的是细胞_____(用图中细胞编号回答),该细胞产生的免疫物质主要存在于
等液体中。
(2)图中细胞Ⅰ完成的免疫应答过程③有两种机制,一种是通过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最终导致
____,抗原释放出来;另一种是通过活化靶细胞内核酸酶,破坏靶细胞的DNA,从而诱导,同时抗原也被消灭。
(3)巨噬细胞与被感染细胞相比,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较发达,这是由于巨噬细胞需要_____(多选)。
A.表达细胞表面受体 | B.产生更多的细胞内水解酶 |
C.合成大量ATP | D.合成更多蛋白质分泌到胞外 |
(4)图中“某种初始状态的T细胞”产生的细胞分泌物是_____。
(5)图示①—④的4个途径中,一定会发生膜上受体与细胞外分子相互识别过程的有___。
下图表示某高等动物激素的分泌及作用机制,结合所学知识及图中相关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甲、乙、丙表示该动物的器官,其中具有神经传导和激素分泌双重功能的器官是( )__________,该器官神经元之间相接触的结构称为_______________。
(2)若a、b过程表示激素①分泌的分级调节;c、d的调节过程是:当激素①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对甲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起作用。若激素①表示性激素,则物质b是__________,据图分析,激素①进入靶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
(3)激素①进入靶细胞内,通过I、II过程影响蛋白质的形成,这个过程主要说明了能通过影响的_______________过程而调节生命活动。
(4)若结构乙表示胰岛B细胞,结构甲通过释放“某化学物质”可直接影响激素②的形成与分泌,该化学物质称为________________;激素②的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___。
(5)如果丙器官中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那么该激素的靶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氨基丁酸(GABA)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GABA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后,贮存在_________内,以防止被胞浆内其它酶系所破坏。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GABA释放,并与位于图中_________上的GABA受体结合。该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GABA与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_________(阴/阳)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上述过程体现出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和_________功能。如果用电生理微电泳方法将GABA离子施加到离体神经细胞旁,可引起相同的生理效应,从而进一步证明GABA是一种_________性的神经递质。
(2)释放的GABA可被体内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研究发现癫痫病人体内GABA的量不正常,若将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缓解病情。这是由于_________,从而可抑制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形成。
(3)图中麻醉剂分子嵌入_________(某结构)中,起到了与GABA一样的功能,从而可_________(缩短/延长)该离子通道打开的时间,产生麻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