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回答4—6题。太平天国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部文献都
A.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 B.脱离了社会现实,流于空想 |
C.反映了农民的理想追求 | D.受到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 |
“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新时代农民战争的特点。”下列关于这句话含义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 | B.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 |
C.肩负着反侵略反封建双重任务 | D.以宗教为组织形式发动群众 |
下列太平天国的诸项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A.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
C.严惩外国侵略者 | D.反对没落的封建统治 |
德国总理默克尔上任以来推行注重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外交”,把维护“人权”和推广西式民主、自由等所谓“普世价值”作为德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促进了中德关系发展 | B.推动了多极化趋势 |
C.实质是一种冷战思维 | D.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 |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下列中国外交活动充分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C.中美关系的改善 | D.积极开展“反恐”外交 |
美国学者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该论断
A.认为中国革命应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
B.反映了20世纪中外交往的全貌 |
C.反映了新中国一定时期的外交策略 |
D.表明新中国奉行与第三世界结盟的政策 |
下图为中国产业结构变化图。该时期产业 结构变化的原因有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
②改革开放不 断深化
③加入WTO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基本建立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不同时期发展农业的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都使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③都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④都是对农业发展道路的有益探索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