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中CO2过多与碳循环失衡有关。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所倡导的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同。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结构及碳循环模式图,①、②、③、④、⑤代表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__________(填字母)。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__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而在生物群落内部则主要是以__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流动。据图提出两项实现“低碳”承诺、缓减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图中含有的食物链(用字母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4)生态系统中D和C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________。若A固定的能量不变,D减少,则C可利用的能量___________。
(5)若生产者有5000kg,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重_____________kg。
如下图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图中a、b为光合作用的原料,①~④表示相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b两种物质依次表示水和二氧化碳 |
B.①②场所分别为叶绿体和线粒体 |
C.③过程包括二氧化碳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
D.④过程产生的[H]全部来自葡萄糖 |
如右图为某同学构建的在晴朗白天植物的有氧呼吸过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2→3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 |
B.产生的8主要用于合成ATP |
C.6部分可来自叶绿体 |
D.3全部释放到大气中 |
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能够说明( )
①ATP中远离A的P容易脱离 ②部分32P标记的ATP是重新合成的 ③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④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图中曲线Ⅰ、Ⅱ分别表示物质A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的能量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d段表示在无催化剂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需要的活化能 |
B.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 |
C.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均发生改变 |
D.若曲线Ⅱ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改变酶促条件后,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 |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 |
B.酶是活细胞产生并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
C.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 |
D.叶绿体的基粒上没有酶起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