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中AB、CD为两条纬线,B、C、E位于同一经线上,A、E、D三点的太阳高度为0°,A和E的时差与E和D的时差之比为2:1。读图后,完成。

若E点地方时为5 时,则

A.A点比C点的昼长差不可能达12小时
B.B点不可能出现极昼
C.C点白昼不少于9小时
D.D点一定昼短夜长

若D、E之间的时差为4小时,则
A.E点位于北半球或南半球  
B.C点刚好出现极昼或极夜 
C.B点比A点早日出或早日落8小时  
D.B点与D点的昼长或夜长均相差12小时
当A点的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此时北京时间为15时整,6小时后D点将迎来日出,则

A.C点与E点的昼长之比为3:2 B.E点与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之比小于1
C.地球上不同日期范围之比为4:1 D.AED的经度范围与全球经度之比为5:12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09年国家统计局关于农民工监测报告显示:“在流动格局上,农民工开始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引起上述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B.我国大型资源调配工程建设加快
C.我国农业政策的调整 D.中西部地区耕地资源开发加速

皖江(长江安徽段)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利用江、浙、沪等沿海地区产业部门“腾笼换鸟”之机,形成了纺织、家电、汽车产业基地。读图回答题。

沿海地区产业部门“腾笼换鸟”的主要原因是(  )

A.消费市场呈饱和状态 B.地价、劳动力成本高
C.能源、资源消耗殆尽 D.交通枢纽的地位下降

对皖江沿岸工业带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是(  )

A.地处我国中部地区,水热资源非常丰富
B.主要依靠海运联系长江三角洲及周边地区
C.汽车等产业吸引大量零部件配套企业聚集
D.以电子信息产业中的高端产品为发展目标

读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完成题。

箭头①和③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  )

A.管道运输 B.高压输电
C.水陆联运 D.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行输送

有专家指出,④工程很可能加重沿途有些地区土壤的次生盐碱化。有关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沿途有些地区潜水面较低,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
②沿途有些地区土壤中的盐分有逐渐向地表积聚的可能
③沿途地区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④沿途地区主要地处半湿润地区,非雨季时段,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⑤沿途地区有大量海水的侵入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图中②工程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环境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

A.有利于缓解电荒,为工业生产提供足够的能源
B.利用丰富的能源,推动耗能工业扩大生产规模
C.改变农村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
D.促使地方能源结构气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近年来中国成为吸收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读“日本产业外移地区投资比率图”,回答题。

近年来中国吸引日本对外投资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
①劳动力、土地成本较低 ②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较高
③市场潜力巨大 ④便捷的电子商务条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日本产业的持续外移,对日本经济的可能影响是(  )
①造成国内产业“空心化”
②提高国内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
③技术研究与创新的能力减弱
④本国人口失业率有所上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图是中国和日本的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变化曲线,读图回答题。

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①——日本工业化率 B.②——中国工业化率
C.③——日本城市化率 D.④——中国城市化率

关于中、日两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快于日本 B.日本工业生产总值呈现下降趋势
C.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相适应 D.日本工业化水平高于中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