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东部地区梅雨期起讫等日期线图和长三角都市圈图
材料二 梅雨是初夏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现象,它是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北移过程中在长江流域停滞的结果,梅雨结束,盛夏随之到来。这种季节的转变以及雨带随季节的移动,年年大致如此,已形成一定的气候规律性。但是,每年的梅雨并不完全一致,存在很大的年际变化。
材料三 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影响深远。2010年在中国上海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办世博会。
材料四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它用约占全国1%的土地,5.9%的人口创造了约占全国近五分之一的国民生产总值。以上海为经济中心,聚集了江苏和浙江地区的16个地级以上城市。这个都市群汇集了产业、金融、贸易、教育、科技、文化等雄厚的实力,对于带动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连接国内外市场,吸引海外投资,推动产业与技术转移,参与国际竞争与区域重组具有重要作用。
(1)说出在多年平均情况下,武汉梅雨起始和终止日期。
(2)读图说明我国东部沿海省市梅雨起始日期的早晚、梅雨天气持续天数长短的分布特点。长江流域的梅雨时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请简析其原因。
(3)请从地理学科角度,分析世博会对上海城市、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4)简述长江下游河流的水文特征。
(5)简要分析影响长三角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6)长江三角洲打破地域限制,形成功能合理的大都市圈,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
农业上一般认为,≥10℃积温(全年连续≥10℃日均温之和)2000℃等温线代表了种植水稻所需的最低积温线,积温达2300℃时,水稻可以稳定生长。读黑龙江省1980—1984年和1994—1999年积温均值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黑龙江≥10℃等积温分布特征,并简析原因。
(2)简述甲河的水文特征。
(3)分析乙地发展水稻种植的自然条件。
(4)≥10℃积温的变化对黑龙江省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有何影响?
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影响农业选择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判断下列农业区位安排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①A种果树,理由
②B种小麦,理由
③C建养鸡场,理由
④D建养牛场,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2左侧为德国著名工业区,右侧为辽中南工业基地
材料二:材料一中,左图所示工业区以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为主的重工业基地,但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工业基地经济开始衰落,其中以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的衰落最为明显。为改造和振兴该工业区,该国从60年代开始对其进行综合整治,采取了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布局;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等措施,经过多年的努力,该工业区目前已从“煤钢中心”逐步变成一个煤钢产业与信息、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相结合,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环境优美的新经济区。
(1)根据材料一所提供的信息,运用地理知识分析两地工业发展的共同条件。
(2)鞍山钢铁企业拥有职工50万人,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等兴建的宝山钢铁企业,规模与鞍山钢铁企业差不多,但职工不足2万人。这反映了工业区位因素出现了什么变化?
(3)请借鉴德国传统工业区的整治措施,说说你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区的改革建议:(至少说出三条建议)
读下列“某市产业结构变化表”和“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变化表”,回答有关问题。
表一某市产业结构变化表
表二某市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变化表
(1)该市产业结构有何变化?
(2)表一中第三产业比重的变化说明了该市的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3)该市重工业比重的变化特点是;轻工业比重的变化特点是。
(4)1978年以后,该市重工业比重逐渐下降,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最可信的是:()
A该市重工业产值下降导致重工业比重下降
B、该市轻工业发展的速度较重工业快,导致重工业产值比重相对下降
C、该市缩减了重工业的工业项目,导致重工业产值比重下降
D、该市农业比重下降,使农业机械的使用量下降,进而影响重工业的发展
(5)重工业主要生产生产资料,轻工业主要生产消费资料。从表二中的该市轻重工业的变化情况可以推知,该市人民的生活水平。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阴影区域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说明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2)下图为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处的工业部门。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请说明理由。
EF,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