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东部地区梅雨期起讫等日期线图和长三角都市圈图
材料二 梅雨是初夏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现象,它是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北移过程中在长江流域停滞的结果,梅雨结束,盛夏随之到来。这种季节的转变以及雨带随季节的移动,年年大致如此,已形成一定的气候规律性。但是,每年的梅雨并不完全一致,存在很大的年际变化。
材料三 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影响深远。2010年在中国上海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办世博会。
材料四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它用约占全国1%的土地,5.9%的人口创造了约占全国近五分之一的国民生产总值。以上海为经济中心,聚集了江苏和浙江地区的16个地级以上城市。这个都市群汇集了产业、金融、贸易、教育、科技、文化等雄厚的实力,对于带动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连接国内外市场,吸引海外投资,推动产业与技术转移,参与国际竞争与区域重组具有重要作用。
(1)说出在多年平均情况下,武汉梅雨起始和终止日期。
(2)读图说明我国东部沿海省市梅雨起始日期的早晚、梅雨天气持续天数长短的分布特点。长江流域的梅雨时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请简析其原因。
(3)请从地理学科角度,分析世博会对上海城市、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4)简述长江下游河流的水文特征。
(5)简要分析影响长三角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6)长江三角洲打破地域限制,形成功能合理的大都市圈,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
我国是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05年2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材料二:我国部分地区风能密度分布图
(1)太阳能和风能作为新能源的共同优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图示地区风能密度在沿海最集中的原因?
根据材料和淮河流域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根据2002年公布的全国遥感普查资料,淮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3.08万km²,主要分布在淮河上游的桐柏山区、大别山区等地区。
材料二:据调查测定,淮河流域流失的土壤大部分粒径小于0.5mm,一场暴雨过后,土壤中粒径1.2mm的沙砾增加1.0~3.6%,土壤有机质损失19.5~36.4%。上个世纪80年代山丘区农耕地每公顷施用的化肥仅十几公斤,现在为了维持产量每公顷施用五百公斤左右。
材料三: 淮河流域水系图
(1)据图说明淮河流域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分析M地形成降水峰值中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淮河流域严重的水土流失对当地土壤和水文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从上、下游和南、北两岸角度比较淮河水系的特点。
读下面材料和相关地理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舟曲县位于甘肃省南部,其县城座落在峡谷之中。多年来,该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mm,2010年8月8日在40分钟内降水高达97mm,从而引起了突发性特大泥石流灾害,2/3县城受到威胁。截至8月10日17时,死亡人数已达702人,失踪人员1042人,42人重伤。
(1)、乙图中,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名称:①;②;
③。制约以上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每对1点得1分,共4分)
(2)乙图中,④为山脉,请你写出该山脉的两条地理分界线:
;。
(每对1点得1分,共3分)
(3)、请你结合甲图,简述泥石流发生的基本条件:
(4)、舟曲地处甘南,是季风和季风的交汇地。2010年8月8日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主要是灾害。 (3分)
世界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给全球经济造成巨大灾难。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我国经济也受到巨大冲击,尤其是对珠江三角地区影响更为明显。读图分析回答:24分。
(1)读丙图,下列工业部门中,受这次危机影响最明显的是()
A、钢铁、机械、石化等大型工业 B、制糖厂、水果罐头厂等农产品加工工业
C、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等工业 D、服装、制鞋、玩具等中小型工业部门
(2)读丙图,下列措施中,可以作为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应对这次危机的有()
①国家政策的支持
②提高自我创新能力,大力发展企业的核心技术
③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
④完善交通网,加大产品的出口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甲图中A区域具有商业中心广州、深圳,分析成为我国重要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
(4)A区域是所在国重要的外向型工业区,其发展工业的区位优势有哪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什么?。
(5)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东北部的很多人口向B区域迁移,说明B区域吸引人口迁移的区位因素。
读“常见的天气系统示意图”。回答问题。
(1)A天气系统的降水易发生在 (锋前或锋后),过境后,天气特征一般为。B天气系统的降水易发生在 (锋前或锋后),B天气系统过境后的天气特征是 。
(2)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 (填字母)形成的锋面雨;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秋季常在 (填字母)控制之下,秋高气爽;每年7、8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受 (填字母)的影响,形成 天气。
(3)C天气系统若发源于热带洋面上,常常在 季节,给我国东南沿海带来 等灾害性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