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二:五年来,W市与全国单位产值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率比较

 



图一:五年来,W市与全国三大
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比较

 

 
注: W市地处西南,矿产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文化遗产独特。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W市GDP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财政收入增速保持在16.5%左右,但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为4.5%,贫富差距大。市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安全指数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1)请分析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的经济现象,并指明图一和图二之间的联系。
(2)根据材料一,请运用经济学知识,为W市的科学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3)结合上述材料,为促进W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该市政府应当如何履行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哈萨克斯坦期间,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明确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一经提出即刻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得到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一年来,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在交通基础建设、贸易与投资、能源与资源、金融安全、双边与区域合作等领域,取得明显进展,“一带一路”正由构想变为现实。

(1)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共建“一带一路”为什么会得到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政治意义。

2014年9月28日至29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创新载体和方式,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增强各族群众法律意识;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自觉维护国家最高利益和民族团结大局。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你对“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的理解。
(2)结合材料,从国家角度,说明应如何维护好民族团结这条“生命线”?

材料一:从2014年12月29日18时起,某市宣布实行小汽车限购。从正式发布限购公告到实施限购,相隔仅短短20分钟,被誉为“史上最强悍的限购”。而在此之前,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有关领导曾承诺,对私家车不限行、不限购,如果出台限牌限号政策,“一定会广泛听取意见,绝对不会搞突然袭击”。
结合材料一,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政府做出的公共决策如何做到程序合法。
材料二: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和完善,极大地扩展了言论自由空间。数字显示,我国即时通信服务用户已突破8亿,网民每天发送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信息超过200亿条。然而,这些即时通信工具平台也因存在涉恐、涉暴、涉黄等违法信息大肆传播的乱象而饱受诟病。
(2)根据材料二,说明公民应当如何利用微博参与政治生活。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新一轮收入分配改革“路线图”。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路线图”

材料二:“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进入“十二五”历史新起点,党和国家将“民富”目标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8.0%,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7.4%的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2%。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构建“橄榄形”分配结构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构建“橄榄型”分配结构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目前中国与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情况对比表

国家
科技创新对GDP的贡献率
研发投入占GDP比重
对外技术依存度
中国
40%
低于2%
50%
创新型国家
约70%
美日韩3%左右
30%

注:创新型国家的主要标志是科技贡献率达70%以上。
材料二: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充分发挥财政助力科技创新的作用,不断增加科研投入,积极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对科技创新型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使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自主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财政的相关知识,为促进我国科技创新提出建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