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甲、乙两种可能有一定毒性的化学物质,实验室研究人员欲通过动物细胞培养的方法来鉴定它们是否有毒性并比较二者毒性的强弱。请你以一个研究人员的身份参与此项研究,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⑴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这种变异细胞占全部培养细胞的百分数(以下称Q值),可判断该化学物质的毒性。
⑵材料用具:活的小白鼠胚胎、胰蛋白酶液、动物细胞培养液、动物细胞固定液、适宜浓度的龙胆紫溶液、适宜浓度的化学物质甲溶液、适宜浓度的化学物质乙溶液、蒸馏水、滴管、培养皿、剪刀、锥形瓶、恒温箱、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小白鼠正常有丝分裂各时期的高倍显微照片。
⑶实验步骤:
Ⅰ、制备细胞悬浮液。
把活的小白鼠胚胎放在培养皿中剪碎,转入锥形瓶中,加入胰蛋白酶液处理,使胚胎组织离散成单个细胞,再加入动物细胞培养液,制成细胞悬浮液。
Ⅱ、进行细胞培养。
①取A、B、C3个洁净的培养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A、B两个培养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甲、乙溶液,C瓶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摇匀;
③把3个培养瓶放在37℃或适宜温度)的恒温箱中培养;
Ⅲ、制作临时装片。
①当细胞增殖到大约8代左右时,同时从恒温箱中取出3个培养瓶,用胰蛋白酶液处理,加入动物细胞固定液,迅速杀死细胞并固定细胞分裂相;
②静置一段时间后,分别从各培养瓶底部吸取适量的细胞悬浮液,滴在与培养瓶有相同编号的载玻片的中央,__________________,3—5min后,盖上盖玻片。
Ⅳ、镜检和统计。
把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寻找处于______________期的细胞,并与_______________ 进行对比,统计并计算该期变异的细胞占该期细胞总数的百分数(Q值)。
⑷结果分析与结论:
①经研究人员实验得知,A、B、C三个培养瓶的Q值依次为:QA="1.3%," QB="12.5%," QC=0.1%,由此可知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在实验中,C培养瓶起__________ 作用,C瓶的Q值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至少存在____条食物链。
(2)对于鹰来说,图中能量损失最少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蛇在该生态系统中占有________个营养级,分别是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营养级。
(4)若植食昆虫减少,在短期内哪种生物的数量锐减?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食物网中的主要成分是____。这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以________的形式散失。
在一个农田生态系统中生长着大豆、杂草和田鼠。杂草中的菟丝子通过蔓状茎扎入大豆茎中吸收营养,而后菟丝子的根退化、叶子黄化失去光合作用的能力。回答下列问题:
(1)杂草和大豆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的大豆、杂草、田鼠及细菌、真菌等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________。一场大火将该农田烧毁,一段时间后农田中又出现了杂草、田鼠等生物,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
(3)调查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应采用__________法。为模拟该调查方法,生物小组同学使用玻璃球进行实验。小组同学先从布袋里的白玻璃球中随意抓出一把(经清点共15个),换成相应数量的红玻璃球并放回布袋,摇匀后再抓出一把,经清点共12个(其中红玻璃球有4个),则布袋中原有玻璃球__________个,其中将白球换成红球相当于______________。
下图是人体内某些免疫细胞的分化和体液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病毒或物质。请分析回答:
(1)据图分析,e是______________,X是____________,Y是________。
(2)在⑥过程中,b细胞发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若X是感染人体的病毒,则X必须在______________增殖,此时若想将其彻底消灭,则需经过____________(填“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生长素类似物的问题。
(1)为探究生长素类似物M促进某种植物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某生物科技小组结合图乙配制了如表甲所示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M溶液。
组别 |
浓度(mol/L) |
A |
10-12 |
B |
10-9 |
C |
10-7 |
表甲
①当M溶液浓度大于10-10mol/L时,根据图乙说出M对根的生理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M的作用曲线可以看出,其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了准确测定M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又开展了“探究经40 ℃加热处理后NAA的活性变化”的课题研究。
实验材料:NAA溶液(常温放置)、可供扦插的枝条若干、40 ℃加热处理过的NAA溶液、内含完全培养液的培养瓶若干等。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并回答相关问题:
①将生长状况相同的扦插枝条均分为三组,并作相应的处理。再取三只含完全培养液的培养瓶分别标记为甲、乙、丙。
②甲瓶中插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对照组,乙瓶中插入用NAA溶液(常温放置)浸泡过的扦插枝条,丙瓶中插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提高实验的可信度,除培养条件相同外,还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相同。
④本实验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作为指标来确定40 ℃加热处理对NAA活性的影响。
⑤假设40 ℃加热处理对NAA活性有促进作用,请根据你所采用的指标预测最可能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研究生长素(ⅠAA)和赤霉素(GA)对豌豆黄化幼苗茎切段伸长的影响,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用不同浓度的ⅠAA和GA分别处理相同的茎切段,结果如图1所示;
实验二:将相同的茎切段自顶端向下对称纵切到3/4处后,分别作不同的处理,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1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1实验结果,图2中的ⅠAA理想浓度应为__________μ mol/L,GA理想浓度应为__________μ mol/L。
若想进一步研究ⅠAA和GA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则应该用__________________处理茎切段作为实验组。
(3)分析图2结果,研究者推测ⅠAA和GA的作用部位有差异,用图2中的甲、乙、丙三组弯曲部位的茎切段为实验材料,分别制作____________(横切片、纵切片)进行显微观察。若乙组与甲组对比,观察到乙组______________现象,则表明ⅠAA作用于表皮细胞;若丙组与甲组对比,观察到丙组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则表明GA作用于内部组织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