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图示某区域提出建设以X城市为核心、X和T两城市连线为发展主轴的空间发展格局,形成经济发达的城市群和产业集聚带。规划中,X城将建设成为重要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旅游目的地以及先进制造业基地,把蔬菜生产基地迁移到T城市。
城市 |
月份 |
1 |
4 |
7 |
10 |
T |
气温℃ |
-2 |
12.6 |
22.8 |
11 |
降水量㎜ |
5.1 |
38 |
84.6 |
47.1 |
|
X |
气温℃ |
-0.1 |
14.7 |
26.6 |
13.9 |
降水量㎜ |
6.9 |
43.0 |
98.6 |
59.9 |
(1)比较X和T两城气候特征上的异同点,并指出导致差异的主要因素。
(2)简述图中X城所在地形区主要的形成原因。
(3)说明图示地区经济发展主轴空间分布的主要原因。
(4)分析X城选择T城作为蔬菜生产基地的主要原因。
读“1984年到1995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动图”,完成下列要求。
(1)从图中看出这一时期,流动人口数量呈的趋势。
(2)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
①从到; ②从省自治区到城市和工矿区。
(3)这一时期的人口流动主要是性的,迁移和流动的目的主要是
和经商。
(4)这一时期人口大量流动的最根本原因是城乡之间巨大的差异。
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中国东北部和美国中部地区种植的相同农作物是_____ _、______,两个地区从农业地域类型看,都属于_____ _,从经营方式看,不同之处:我国是______经营,美国是经营。
(2)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相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 ____、和。
(3)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主要不利的自然因素有____、_____。
(4)下表为美国和我国东北部玉米带的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出,美国玉米带的单产高于我国玉米带,其原因是:
从自然条件看:
(至少答出三点)。
从社会经济条件看:。
下图是“西欧国家农业生产结构示意图”,读后回答问题。
(1)A阶段农业生产以_____ ___为主,B阶段农业生产是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C阶段则以_ __ _____为主。
(2)C阶段的生产对象是________,影响其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是_______和________。
(3)比较我国西部畜牧业和西欧乳畜业的差异。
①西欧的牧草大部分分布在________气候区,很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
②我国的西部牧草分布主要在________气候区。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下图并回答问题。
(1)图1中,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
(2)图2中的①、②两线,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线。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市人口变化特点是,其原因是存在、等社会经济问题。
(3)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
①对生物:;
②对降水:;
③对气温:;
④对地下水:。
读下列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回答问题。
我国部分地区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统计图
(1)图示省、市、自治区中,死亡率最高的是________,最低的是________。
(2)结合图示各省、市、自治区的人口基数分析,其中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是________,最少的是__ ______。
(3)上海的出生率比北京高,而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
_ __。
(4)以上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_______型。
(5)对比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性,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的相关关系是____ ______;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相关关系是_____ 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