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一种蜣螂,不仅取食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蜣螂与普通蜣螂肯定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 |
B.蜣螂种群的基因库没有发生改变 |
C.该蜣螂属于消费者不属于分解者 |
D.该蜣螂头部和后腿结构发生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有机物 |
B.酶催化功能的本质是提供能量,从而提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
C.过酸、过碱或高温会改变酶的空间结构 |
D.酶不会随催化反应而减少 |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结论有( )
①产生酶的细胞都有分泌功能 ②部分从食物中获得,部分在体内转化 ③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④酶是生物催化剂 ⑤生长激素与呼吸酶可来自同一个细胞
A.3个 | B.4个 | C.5个 | D.6个 |
人体中某一过程如下图所示:如果温度增加到45 ℃,引起酶的活性部位改变,会引起( )
A.蛋白质被消化得更快 |
B.蛋白质被消化得较慢或不能被消化 |
C.氨基酸缩合速度加快 |
D.氨基酸缩合速度减慢或不能发生缩合 |
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了一种 RnaseP酶,是由20%蛋白质和80%RNA组成,如果将这种酶中的蛋白质除去,并提高Mg2+的浓度,他们发现留下来的RNA仍然具有这种酶相同的活性,这一结果表明( )
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
B.酶是由蛋白质组成的 |
C.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
D.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
水稻细胞内合成的某物质,能够在常温下高效分解淀粉,该物质( )
A.在4 ℃条件下易变性 B.只含有C、H
C.也能催化淀粉合成 D.含有羧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