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我国目前还有较大部分农村购买力没有释放,相对于城市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相对较低,但其仍具备较大的消费空间。国家在2009年已经采取家电、汽车下乡,采取国家财政补贴商家的措施给农村消费者让利。而2010年国家会继续实施家电下乡补贴活动,预计补贴力度将超2009年。
材料二: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
(1)结合材料一说明联系的多样性的要求。
(2)联系材料一,请从政治生活角度说说国家为什么要采取财政补贴商家的措施给农村消费者让利。
(3)联系材料二,结合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说国家将怎样增加居民消费需求。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粤西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部分数据)
项目 城市 |
总人口(万人) |
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
阳江 |
247 |
880 |
19072 |
9415 |
470 |
湛江 |
710.9 |
1900 |
20227 |
9561 |
890 |
茂名 |
748.9 |
1951 |
18034 |
9506 |
902 |
注:《粤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指出,粤西地区包括湛江、茂名、阳江三个地级市。2012年,广东人均GDP达到54095元。
材料二 2013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扩大内需的难点和重点在消费,潜力也在消费。扩大居民消费要在提高消费能力、稳定消费预期、增强消费意愿、改善消费环境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而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就必须做到三点:第一,让老百姓有钱消费;其次,还得让老百姓敢花钱;第三,还要解决放心消费问题。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但总体上仍落后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我省建设文化强省要重点推动珠三角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通过巩固发展演艺、娱乐、影视等传统文化行业,大力发展动漫、网络游戏、游艺、文化休闲等新兴文化产业,并加强粤港澳文化合作。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要挖掘历史民俗文化资源、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同时要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成果,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1)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影响消费水平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3)结合材料三,阐述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材料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这就需要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家政、物业、医疗保健等服务业,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兴消费业态。鼓励文化、旅游、健身等消费,支持引导环保建材、节水洁具、节能汽车等绿色消费。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运用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中的有关举措对扩大消费需求的积极作用。
2011年开春,曾经熙熙攘攘的“民工潮”演变成“民工荒”。仅珠江三角洲地区,民工缺口的保守估计就达200万人,使众多企业的生产陷入困窘。不仅沿海地区劳动力缺乏,就连劳务输出大省安徽等内陆省份由于目前正大规模地承接产业转移也闹出了“民工荒”。
据调查,我国现有农民工约有2.3亿至2.4亿人,其中“80后”占一半左右,“90后”有4000多万人。这些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更高,视野更宽,个性更强。与父辈相比,他们更注重精神需求,更希望通过培训,掌握技能,得到技术性强、收入高的工作,廉价劳动力时代渐行渐远。另外,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部分农民不愿外出打工。“民工荒”给当地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也给一些用工单位和政府敲响了警钟。
(1)有人认为:“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导致了今年的用工荒。”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2)对于材料提到的“用工荒”问题你认为应如何解决?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一些国家先后陷入经济持续下滑、失业率大幅上升的困境。为提振经济、摆脱危机,2012年各国政府纷纷采取经济干预措施,加强对市场经济的调控。
材料二 A市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当地中小企业曾凭借劳动密集型生产的比较优势蓬勃发展。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该市企业面临着生产要素成本攀升,低附加值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的挑战。为帮助企业摆脱困境,当地政府采取一系列优惠措施,改善投资环境,组织劳动力培训,通过财政作用激励产业转移,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自主品牌,努力实现从粗放型增大向集约型的发展方式的转变。
(1)结合材料一,运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等知识,简述各国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的理论依据。(6分)
(2)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对A市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12分)
(3) 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对A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几点合理要求。
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李明最近愁眉不展,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加深,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据统计,201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811万。李明参加大学生就业招聘会,因为专业技术知识不满足企业需要,他看中的几家外资企业和大型国有企业都拒绝了他。同意要他的几家单位,李明又嫌弃没名气、工作累、报酬低。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及社会各界“合力”解决。
问: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政府和大学生应做出哪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