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成功开发法门寺文化旅游景区、岭南山水旅游景区后,陕西省宝鸡市又一重大文化旅游项目——“中华礼乐城”于2009年国庆期间在市人民公园正式对游客开放。打造“中华礼乐城”是都市文化旅游重点工程——(国家级)周秦文化产业示范区“聚焦”周文化、“引爆”石鼓山、“相聚千渭之汇”三步走的第一步。它将和市区的石鼓山文化旅游景区、北首岭史前文化博物馆、炎帝陵景区以及以渭河文化长廊、渭水之上大舞台、酒吧茶秀演艺不夜街、购物黄金街、仿古街、美食街等为主的都市文明体验区一起,成为支撑宝鸡的主要文化旅游载体。
(1)宝鸡与周礼文化血脉相依,文化积淀十分深厚。联系材料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周礼文化。
(2)宝鸡是“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周秦王朝的发祥地”,是周文王演绎《周易》、《周礼》之地。 假如你是宝鸡市旅游局局长,请你从辩证法的角度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发展宝鸡文化旅游的几点建议。
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部署,“走出去”成为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截止2005年6月底,我国在境外设立的企业总数近8100家,中方协议投资额368亿美元左右。分布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运用经济常识回答:在对外开放中,我国为什么要实施“走出去”战略。
表一: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状况(单位:元)
时间 |
城市 |
乡村 |
1979年 |
400 |
200 |
2008年 |
20000 |
8000 |
表二:某地居民消费结构(%)
时间 |
食品 |
衣着 |
教育 |
旅游 |
1979年 |
75 |
18 |
5 |
2 |
2008年 |
30 |
30 |
20 |
20 |
表一和表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它们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10分)
材料一:2009年3月27日,“志愿世博文明上海”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口号、歌曲发布仪式在上海市五卅纪念广场隆重举行。
材料二:中国馆主题短片《和谐中国》以《论语》中的三句警句概括了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讲述中国人民用30年时间加速发展,迈进“城市化时代”;“君子和而不同”,展现一天之内的每时每刻,中国现代城市都是如此丰富与多元;“从心所欲不逾矩”,则揭示了中国社会在崇尚个性化发展的同时,也尊崇社会伦理。
(1)简要分析材料一中“志在、愿在、我在”包含的人生价值观道理。
(2)请从哲学角度阐释材料二中三句警句对我国城市发展的指导意义。
随着全球人口的剧增和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全球气候日益恶化严重,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这促使人们开始反思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逐步形成了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从而减少碳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低碳生活共识,并为被人们普遍接受。现在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我国某市提前洞察了这一趋势,在发展低碳经济理念的指引下,率先布局,结合自身特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新能源、改进电力技术、创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材料中“低碳生活”的形成和影响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
(2)简要分析材料中“某市”发展低碳经济的事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3)请分别从观念和行动两个方面为“低碳生活”草拟两条倡议,并写出相应的哲学依据
上海世博会将于2010年5月1日开幕,这届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目前,上海正在举全市之力办好世博会: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广泛开展“世博先锋行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市人大常委会召开2009年度立法计划落实工作会议,其中服务世博会方面的项目就有7件;市政府各部门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花大力气解决困扰上海城市多年的疑难顽症;市民认同世博、参与世博、服务世博,百万志愿者走上街头开展志愿服务。上海人民齐心协力,正在创作一曲人类新世纪的美妙乐章。
综合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谈谈材料中所体现的哲学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