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变式)读我国两区域图,回答问题。(20分)

(1)A区被誉为“塞外的江南”,分析其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4分)
(2)第二“亚欧大陆桥”在图中的干线铁路从西向东依次是             。(4分)
(3)比较①附近及以上河段与B岛最长河流浊水溪水文特征的异同点。(6分)
(4)两图所示区域除耕地外,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方面有何差异?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方向。(4分)   
(5)两区域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各是什么?(2分)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甲、乙两处岩层发生弯曲变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处物质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作用而形成的,若成岩石可能为
写出图中各处的地质构造类型:甲,乙,丁
丁处有一条东西向的河流,该地区计划在此处修建一座水库,你认为合适吗?简述你的理由。

读我国区域图,回答问题:

图中区域属于:()

A.经济区 B.文化区 C.自然区 D.行政区

参照b的描述,完成c的注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地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解决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河床物质颗粒划分标准。

粒级
胶泥



卵石








粒径(mm)
0.001~0.01
0.01~0.1
0.1~0.2
0.2~0.6
0.6~2
2~6
6~20
20~60
60~200

材料二 图为侵蚀、搬运、沉积和流速的关系图,横坐标表示物质颗粒的直径,纵坐标表示速度。

材料三 某河流三个河床沉积断面图。

对比材料一、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沉降速度与泥沙粒径成正比关系
B.泥沙粒径越小越容易被侵蚀
C.在一定粒径范围内,流速小于沉降速度便发生沉积
D.1厘米/秒的流速能搬运走1毫米粒径的泥沙

对比材料二、三,试判断A、B、C三个断面的流速大小为________。如果三个断面分别对应河流上、中、下游,则:A对应________河段,B对应________河段,C对应________河段。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一般情况下,流水速度越大,流水的________、________作用越强,河流物质的粒径越大,________现象越明显。
下列现象不能用材料二图示原理解释的是(  )

A.上海港航道淤塞
B.东非大裂谷两边形成悬崖峭壁
C.莱茵河上游的“V”形谷
D.尼罗河河口三角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7年1月7日从鲁东大学等有关方面获悉,根据刚刚在北京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组验收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前瞻性研究”项目,蓬莱和旅顺之间以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相结合的形式,修建一条连接渤海南北两岸的交通运输干线,而前期旨在贯通渤海海峡南北两岸的蓬莱至长岛跨海大桥有望近期兴建。

材料二 2007年6月26日,杭州湾跨海大桥全线贯通,这座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北起浙江嘉兴海盐县,南至浙江宁波慈溪市,全长36千米,横跨整个杭州湾,工程总投资约118亿元,建成后将缩短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120千米。
修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哪些?(提示:可以从水文、地质、气象等条件进行分析)
修建跨海大桥有什么意义?
跨海大桥的修建说明影响交通线路选择的区位因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3.04‰,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0.10‰;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1. 08岁;妇女总和生育率0. 95;全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286. 83万人,占户籍人口20. 80%。上海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以来全市约少生700万人口。
图是上海2000年和2005年外来常住人口统计图。

概述图中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在中心城区与郊区的变化情况。
据材料分析上海市属于哪种人口增长模式?该模式的突出特征是什么?
从城市规划建设和城市交通建设筹方面分析上海市大量外来常住人口迁移或积聚在中心城外围和近郊区的原因。(至少3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