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蒋介石出版了《中国之命运》。出版后,国民党通令国统区各机关、团体、军队、学校都要阅读。该书认为,近百年来中国人“因学西洋文化而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外国文学的奴隶”,“中国国民对于西洋的文化由拒绝而屈服,对于固有文化,由自大而自卑。屈服转为笃信,信其所至,自认为某一外国学说的忠实信徒;自卑转为自艾,极其所至,忍心侮蔑我们中国的固有文化遗产”。这说明蒋介石出版该书目的之一在于( )
| A.以自由主义反对民族主义 | B.以民族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
| C.以共产主义反对自由主义 | D.以自由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
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评价某制度说:“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罢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他评价的是
| A.察举制 | B.三省六部制 | C.郡县制 | D.科举制 |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
|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
《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 A.皇权的独尊 | B.中央集权的强化 |
| C.等级制度的森严 | D.文化专制的扩展 |
下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 |
| 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
| 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 |
| D.小农经济是分封制存在的经济基础 |
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
| A.反对郡县制 | B.主张中央集权 | C.反对中央集权 | D.主张实行分封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