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图7信息和相关知识,下列关于“三巨头”及其活动的评述,正确的是
![]() |
①都讨论了处置德国的办法 ②都损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③都加快了世界大战的结束 ④都作出了建立国际联合组织的决定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国歌记录了一个国家的历史追求。以下属于德意志帝国国歌的应是:
| A.统一、权力和自由,是我们千秋万代的誓言 |
| B.这就是星条旗,愿它永远飘扬;在这自由国家,勇士的家乡 |
| C.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 |
| D.愿她保护法律,使民心齐归向,一致衷心歌唱,神佑女王 |
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说:“试想明太祖驱除蒙古,恢复中国,民族革命已经做成,他的政治,却不过依然同汉、唐、宋相近,故此三百年后,复被外人侵入,这由政体不好的缘故……”据此他认为()
| A.应该致力于民族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
| B.应该进行政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 C.致力于社会革命,废除封建统治基础 |
| D.必须迅速掀起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浪潮 |
国民收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阅读1850—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表,对下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1850—1887年人均收入降低与西方侵略、太平天国运动有关 |
| B.1887—1914年人均收入增加与义和团运动抵制外国侵略有关 |
| C.1914—1936年人均收入增加与民国成立、一战爆发有关 |
| D.1936年—1949年人均收入降低与日军侵华、官僚资本膨胀有关 |
张岱家、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写道:“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有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源是()
| A.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 B.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
| C.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 | 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
某学者写道:“(经济全球化时代)富国尽管受到新的竞争的巨大压力,毕竟日子好过得多,……穷国自己又怎样呢?……我们必须养成一种持怀疑态度的信仰,避免教条,善于听和善于观察,努力明确目的并使之逐渐完善,选择更好的手段以促其实现。”该学者认为“穷国”面对全球化应该持有的态度是()
| A.怀疑、选择 | B.排斥、抵制 | C.独立、自强 | D.顺应、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