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据统计,在全球最大的300家传媒企业中,144家是美国企业,80家是欧洲企业,49家是日本企业;美国及其他西方发达国家控制了全球媒体的90%。许多国家的电视节目中,美国节目占到60%一70%,有的占到80%以上。而在美国,外国节目仅占1%一2%。美国电影的总产量仅占世界电影产量的6%,而在世界电影市场的总体占有率达到80%。
材料二: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俄罗斯近年先后制定了对全民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法案,力求重振民族精神;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
材料三: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根据上述材料,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材料二和材料三共同说明了什么?
(2)当前我们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什么重要意义?
(3)材料一和材料二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一的深圳华为集团于1988年创立。与众多高科技企业发家之后转入多元化不同,华为集团始终坚持“死死抓住核心技术”的经营理念,专注于通讯设备的生产和研究。华为拥有2.2万名雇员,其中46%属于研发部门;每年,华为至少拨出10%的销售收入投资研发。华为自己独立研发的特定用途集成电路跻身全球的前列,出品的通讯产品都基于自己研发的独立知识产权,所以它的产品思路不容易受人掣肘,能够从发端到终端,从单个芯片到通讯网络,全面考虑顾客的需求。为了保证企业在核心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华为强调与全球同行在技术、制造和市场开发领域的合作,企业先后与得州仪器、IBM、摩托罗拉、朗讯、英特尔、Sun等知名公司展开合作。现在华为的业务分支包括通讯设备的研发、产品制造、市场开发各部门,产品涵盖转换器、光纤传输、智能网络、视频会议设备等,能够为电信运营商提供光纤网络、固网、移动通讯网络设备及个性化的网络通讯解决方案,客户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中国联通、泰国电信、南韩电信、新加坡电信和巴西电信等。
结合材料分析华为集团成功的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的增加,再加上2014年国庆长假期间高速公路小车免收通行费等因素,国庆长假旅游消费异常火爆。旅游消费的增加,使人们生活的幸福感倍增。旅游消费的扩大,带动了交通运输业、餐饮业、旅游业及商业购物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2014年黄金周全国零售和餐饮业总收入突破8000亿元,实现旅游收入2453亿元。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
2014年10月12日, 强台风黄蜂来袭。受强台风“黄蜂”带来的强降雨影响,浙江省福建省多个县(市、区)受灾。蔬菜受灾面积大,直接导致了市场供应量的减少,也使农产品运输、储存的成本大大增加,之后较长一段时期,蔬菜价格将维持在一个较高的价位。
请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此次蔬菜价格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2)此次蔬菜价格上涨对蔬菜生产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从党的十四大提出“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到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材料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到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的关键阶段。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强化责任意识,要脚踏实地,始终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始终从严要求,防止各种形式的“偷工减料”。因为一点点松懈的心理,一点点麻木的行为,都可能成为毁掉千里之堤的“蚁穴”。要一鼓作气,把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环节抓紧抓实抓好。要做出科学合理安排,确保取得决定性成果。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持之以恒地开展。
(1)材料一体现了认识过程的哪些特点?
(2)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说明我党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认识的合理性。
(3)结合材料二,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事物发展状态的原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表述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
材料二:有政治学家认为:与以往的国家管理不同,“国家治理”涉及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之间的关系,并确认三者关系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国家治理”强调政府、社会、民众一起面对公共问题,用一种合作的、商谈的方式来解决,在这三者之间建立整体和谐、相互促进的联合机制,获得1+1+1>3的效果。
(1)结合材料一,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观的相关知识,分析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的正确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应如何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