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的《海国图志》曾对中国和日本19世纪中期的知识界产生了较大的震动。这部著作最突出的影响是使人们
| A.认识到封建统治的腐朽 | B.开阔视野,摆脱闭塞保守的思想 |
| C.了解了欧洲发生的巨变 | D.深受鼓舞,立志改造旧的社会 |
以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
| 第一届 |
第二届 |
第三届 |
第四届 |
第五届 |
第六届 |
第七届 |
…… |
| 1954年 |
1959年 |
1964年 |
1975年 |
1978年 |
1983年 |
1988年 |
…… |
据此表格的信息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与新中国成立同时确立 B.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废除
C.在改革开放时期得到完善 D.保障了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
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基于这种认识,中国共产党
| A.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B.参加亚非会议 |
| 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 D.改善中美关系 |
陈独秀、毛泽东等人曾给孙中山去信,建议“在上海、广州建立强有力的执行委员会”,“我们应联合商民、学生、农民、工人并引导他们到党的旗帜下。”与此建议信直接相关的是
| A.辛亥革命 | B.新文化运动 |
| C.第一次国共合作 | D.第二次国共合作 |
近代以来不同中国人对美国的政治看法不一。以下文字来源于某一著作,“美国人来华者,皆言其国议院公举之弊,下扶私,上偏徇,深以为患。华人之称羡者,皆不加以深考之谈耳。”这一著作是
| A.《孔子改制考》 | B.张之洞《劝学篇》 |
| C.《胡适文集》 | D.《孙中山全集》 |
据史料记载,隋文帝开皇四年,智贾租得常田一亩,交与田租银钱五文,租田人不负担田赋;灌田水渠破而水溢,田主不负责。据此可知
| A.均田制已经瓦解 | B.租佃制在全国范围推广 |
| C.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 | D.经济生活中存在契约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