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量一般是指生物在某一特定时刻单位空间的个体数、重量或其所含能量。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地上生物量、年均温和年降水量随经纬度的线性变化。读图完成回答第1-2题

1.该区域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A.从东北向西南递减 B.从西南向东北递减
C.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D.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2.该区域的自然植被主要为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温带草原 C.温带荒漠 D.亚寒带针叶林
以下天气现象是由气旋引起的是
| A.东南沿海夏秋季节的台风 |
| B.华北平原秋高气爽的天气 |
| C.北方冬半年爆发的寒潮 |
| D.长江中下游出现的梅雨天气 |
读图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完成题。
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移动规律是
| 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
| B.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
| C.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一致 |
| D.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相反 |
终年受甲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其气候特点是
| A.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 |
| B.终年高温多雨 |
| C.终年炎热干燥 |
|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
读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题。
关于图中地质作用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重熔再生 |
| B.乙——变质作用 |
| C.丙——沉积作用 |
| D.丁——冷却凝固 |
下列地表形态,主要由M作用形成的是
| A.长江三角洲 |
| B.东非大裂谷 |
| C.喜玛拉雅山 |
| D.日本富士山 |
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 A.断层、向斜、背斜 |
| B.断层、背斜、向斜 |
| C.向斜、断层、背斜 |
| D.背斜、向斜、断层 |
有关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属于地壳的一部分 |
| B.岩石圈位于上地幔的上部,软流层以下 |
| C.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全部 |
| D.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处于软流层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