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36.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世界各国曾出现过各种各样的政治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皇帝
                                              
门下省   尚书省     中书省
工部 刑部  兵部 礼部户部 吏部
图1 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图2 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共和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和一个人一样,耳边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
材料四  看一个政体是不是民主政体,不能看是不是具备了某些形式,关键是要看它是否建立在法治之上,能否构建一种科学的监督机制,能否把民主和集中合理地结合起来。
——梅宁华《对现代国家的新思考》
请回答:
(1)根据图1指出唐朝完善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图2中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的设置体现了启蒙运动中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2)材料二中的“仿制品”指的是什么?这种“仿制品”在中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体现了新中国的哪项政治制度?结合材料四分析这项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4)材料一、三体现的三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同之处?请概括说明这三种政治模式本质上的不同。

科目 历史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走向,不仅关系到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影响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⑴“杜勒斯拒绝同周握手”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我们的手”为什么能握在一起?
⑵这次历史性的握手,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这对中美两国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在中美建交之际,美国却又单方面制定了《与台湾关系法》,不顾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肆意提高向台湾军售的质量和数量,提升与台湾当局关系的等级,致使中美关系数度倒退。
⑶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仲舒复对日:“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三: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明)李贽《藏书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二、三,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2)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安徽省濉溪县2009届高三第四次月考29题)在整个人类历史中,每一代人都继承了前一代人创造的文化遗产,每一代人又把自己继承和创造的一份文化遗产传给后代,这种薪火相传的过程就构成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演变的历程。青少年应当成为文明的继承者和创造者。最近拟举办“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主题展览,邀请中学生参与展览的筹备与宣传。请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展览一:公元前6~公元前5世纪中西文明的对照
⑴下表是展览中对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人物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


中国孔子
古希腊苏格拉底
时代特征
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铁农具、牛
耕出现,井田制瓦解;百家争鸣。

思想观点

知识即美德“认识你自己”
评价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孔子被尊称为圣人。


展览二: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存在的对西学的争论:
甲认为中国是文明古国,周围国家是蛮夷禽兽之国,文化落后,因此,只能是以夏变夷,从来没有听说过“以夷变夏”。
乙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
丙认为乙是在“古书中猎取近似陈言,谓西学皆中土所已有,并无新奇”,其意在“扬已抑人”。这种“西学中源说”的一大危害是造成社会更加崇古,“必谓事事必古之从,又常以不及古为恨”,以致在西学问题上只重器,而不能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⑵比较指出,甲、乙、丙三人对待西学的态度有何不同?
⑶某中学准备就丙的观点开展一项研究性学习,请你为他们的研究性学习确定一个课题。
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展览结束语:与中外历史文化巨匠握手,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
以下是展览的结束语:“21世纪是东方的时代”,这是近年颇为鼓舞人心的预言。在21世纪新形势下,“与中外历史文化巨匠握手,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历史使命。
⑷请根据结束语及以上材料和问题,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梁任公曾指出:“我们可说,研究儒家哲学,就是研究中国文化,……若把儒家抽去,中国文化恐怕没有多少东西了。”
——摘自《饮冰室书话》
材料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中华传统文化格言》
材料三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决不介怀。(清代)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
——岳麓版《文化发展历程》
请回答:
(1)梁启超为什么说“研究儒家哲学,就是研究中国文化”?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内容?
(3)根据材料三概括汉唐与清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种不同的态度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他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他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据此回答:
(1)如何理解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
(2)为什么说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3)从两人的改革中我们可得出怎样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