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围绕保增长、促升级的任务,重点抓好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为此要转变发展方式,做好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1)结合我国的现实经济形势,分析说明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12分)
(2)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谈一谈,我国应怎样发展生产力?(8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我国的水环境恶化和水资源短缺问题正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实施远距离跨流域调水是中国为解决缺水地区“燃眉之急”的一大举措,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远程跨流域调水最频繁的地区。国际上通常认为,一条河调水不要超过20%,用水不要超过40%,否则会直接导致河流丧失自我净化能力,最终导致水资源的根本枯竭。
运用哲学常识说明国际上关于调水极限的观点给我们的警示。

A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县办企业中有80%以上资不抵债,面临破产。受天灾的影响,一部分刚刚脱贫的农户重新返贫。然而该县大搞“形象工程”,县城大街两旁栽满300元一株的棕树,200元一株的茴香桂,长达54千米的公路两旁每隔两米就有一株塔松,临街所有建筑不论住房还是公厕,全部漆成红色;一些农民在山上培养食用菌,但县里以搞“七乡八镇百里菌长廊”为由,勒令他们搬到公路两旁,造成食用菌大幅减产,使百姓怨声载道。
B县原属贫困县,但该县从本县实际出发,狠抓粮食生产,使粮食产量每年以17%的速度增长。在此基础上,搞多种经营,农民收入6年增长4倍,实现了整体脱贫。
请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县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A县应怎样做才能实现脱贫?

某地遭特大水灾,面对灾情,议论纷纷,第一种人说:“这是天意,人没法子。”第二种人说:“多年辛苦白费啦,荒年已成定局,无法改变。”第三种人坚定地表示:“灾害虽已发生,这是事实,但以丰补歉还是大有可为的,要自力更生战胜自然灾害。”
结合以上议论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三种人各属什么哲学派别?(6分)
(2)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评析这三种人的观点。(8分)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是跨世纪的特大型工程,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千秋大业。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三峡工程建设十分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方针和政策。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兴建水利工程,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党和国家领导人会同各方专家,对在长江上建设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彻底解决洪患,以及截流选址、筑坝等问题,进行反复研究论证,并在资金、设备、材料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准备,工程凝结了无数人的心血和智慧。目前,三峡枢纽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说明三峡工程建设是怎样体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

一般地说,企业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从"起始期" "成长期"到"成熟期""失败期"的生命周期,被答为"第一曲线"。为了能够实现持续发展,避免失败,全党需在高峰到来之前开辟一条新道路,这条道路发展的轨迹被称为"第二曲线",完成下列问题。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谈谈"第二曲线"的开辟和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