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08年下半年公布的部分宏观经济政策:
2008.8.15 |
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
2008.10.22 |
社会保障部对回乡农民工提供免费就业培训。 |
2008.10.17 |
上调扶贫标准,对年均收入1067元以下的农村人口实施帮扶政策。 |
2008.11.6 |
提高居民基本养老标准和农村最低保障、合作医疗水平。 |
材料二:中国与发达国家社会事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较表
国家 |
教育事业 |
卫生事业 |
社会保险 |
社会福利 |
中国 |
4.6% |
3.7% |
6.5% |
2.4% |
发达国家 |
14.2% |
11.3% |
10.1% |
6% |
注:扩内需保民生要以雄厚的财力为后盾,对民生领域的历史欠账,有些是因为当年国家财力不够无法解决。
材料三:为了解决“民生欠账”问题,政府适时出台了以下措施:①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扩大内需确定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和财政收入。②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调整政府与居民之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让利于民。③调整财政支出的结构,增加财政对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支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扶贫资金,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材料四:2009年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指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之一,全党要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定不移依靠群众,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和承受能力,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材料之间有什么联系?
(2)有人认为,财力不足可以通过大力增加财政收入来解决。请简要评析这一观点。
(3)请你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三中体现了哪些政治学道理?
(4)结合材料四,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说明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哲学依据。
材料一目前,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贸易伙伴为欧盟,日本居第三位。而中国为美国第二天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和首要进口来源地。双边经贸合作与发展呈现出持续扩大的态势。自1972年中美正式建交以来,两国经贸合作交流呈稳步上升之势。1972年,中关两国贸易额仅为1288万美元。在此后的30多年里,该数目基本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尤其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美贸易额迅猛增长。中美结贸合作规模巨大。2010年,两国经贸总额有望达到3800亿美元,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主要市场。
材料二中美关系非常重要,又复杂多变。面对中国的发展,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克里说:不要把对中国的雄心的猜测演变成威胁论,不要将中国看成是对手。作为中美关系的旁观者,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作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告诫:“将中国变为对手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作为对手来对待。危险在于,争执将破坏中美关系。”中美关系的航船沿途既有美景、有收获,也有暗礁、湍流。只要双方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与重大关切,只要坚持通过平等对话与磋商妥善处理分歧,航船就会越过险滩、破浪远行。
(1)结合材料一,谈谈我国积极发展中美对外贸易的经济意义。
(2)“当前,中美关系处在一个重要时期。两国在各领域的合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请运用辩证法的相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正确处理中美关系。
材料一: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文简称《建议》)。“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差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以前我们重国际市场、轻国内需求,重低成本优势、轻自主创新能力,重物质投入、轻资源环境,重财富增长、轻社会福利水平提高。这样的发展方式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民富目标的提出意味着国家将完善收入分配格局,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材料二:在《建议》出台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建议》稿进行多次讨论,还广泛征求和听取了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以及专家学者的意见。国务院将根据党的《建议》,起草“十二五”规划草案。全国人大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在充分发挥全国政协的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作用的基础上,并将于2011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再由国务院组织实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材料三:“十二五”规划指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职业培训和择业观念教育,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常识分析应怎样实现“民富”?
(2)《建议》为什么是由中国共产党提出?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
(3)结合材料三,说明加快以关注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哲学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973年,某企业生产的玩具产品"芭比娃娃"由于式样陈旧、价格昂贵等原因而严重滞销,企业濒临破产。很多员工建议放弃生产"芭比娃娃"而转产,但一位年轻人极力反对并建议为"失败产品"创办博物馆。"这绝对不行,这不是自曝家丑吗?"企业总裁立即明确表示反对。
但这个年轻人据理力争并最终设法说服了总裁。不久,陈列200多件不受消费者欢迎的"失败产品"的博物馆,迎来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
在此后的3个月里,年轻人全身心地"泡"在博物馆里,听取参观者对"失败产品"的见。他收集的500多条意见反映了消费者的需求,令企业总裁惊喜不已。相关部门根据这些见改进产品设计式样,调整产品价格,提高产品质量,开拓新的市场,企业很快打了一漂亮的翻身仗。此后的12年间,公司年业绩从4 200万美元飙升到10亿美元。
今天,"芭比娃娃"已不仅是一种玩具产品的商标,而且是流行时尚、成功品牌的代名词,那位"研究失败的花朵而赢得成功的芬芳"的年轻人也被誉为"芭比之父"。
(1)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经济知识,概括该企业产品由滞销到畅销的主要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观点说明"芭比之父"通过"研究失败的花朵而赢得成功的芬芳"的原因。
(3)结合材料,根据辩证否定原理谈谈"芭比之父"获得成功给我们的启迪。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7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确立"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指导原则。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为编制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其相关部门对"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对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深入研究,召开各种座谈会、专家咨询会和论证会,广泛征求党内外意见。
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对国务院编制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进行讨论修改。规划纲要草案于2011年3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讨论,根据代表和委员的意见做了38处修改。3月14日人大闭幕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高票获得通过。
材料二 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注:"[ ]"表示五年累计数,"-"表示无数据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纳要》)
(1)结合材料,分析"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过程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
(2)根据表,概括"十一五"规划主要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情况。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应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实现表1所列出的经济发展目标?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明确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提出今后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根据纲要,我国将推进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扩大教育开放。
材料二 1934年,毛泽东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改革开放后,国家明确: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进入新世纪国家强调: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Ⅸ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面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简要分析我国大力发展教育的理论依据。
(2)有人依据材料二得出结论:所有的认识都要经历一个先错误、后正确的发展过程,请你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评析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