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07年10月24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对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在空间领域的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太空竞争是科技创新的竞争。“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是继发射地球卫星、突破载人航技术之后,我国空间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
材料三:中国坚持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宗旨,愿意本着“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开展航天合作交流。
(1)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说明中国在和平利用太空上的原则、立场的正确性。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就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三条建议。
(2) 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与“嫦娥一号”绕月卫星有关的信息,可以通过那些途径获取?
如果你想展示你的研究成果,可以选择那些途径?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总结:此时此刻,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倍加清醒。——节选自十八大报告
材料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节选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话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
(2)试分析“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哲学依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卡:沉锚效应
沉锚效应,心理学名词,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两家卖粥的小店,每天顾客的数量和粥店的服务质量都差不多,但结算的时候,总是一家粥店的销售额高于另一家。探其究竟,原来效益好的那家粥店的服务员为客人盛好粥后,总问: “加一个鸡蛋还是两个?”而另一家粥店的服务员总问:“加不加鸡蛋?”接收到第一个问题的客人考虑的是加几个鸡蛋的问题,“一个”或“两个”即是“沉锚”;而接收到第二个问题的客人考虑的是加不加鸡蛋的问题,“加”与“不加”即是“沉锚”。考虑的问题不同,答案自然也不同。通过不同的提问方式,第一家粥店不知不觉地多卖了鸡蛋,增加了销售。
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沉锚效应普遍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一印象和先入为主是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
怎样绕开沉锚陷阱,尽可能科学的决策?有这样一些建议,请仔细阅读,说明其中体现的哲学智慧。
建议 |
体现的哲学智慧 |
不要限制顾问、咨询员的思维,在向别人介绍情况时,不要搀杂个人的观点和倾向。 |
例如:要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
寻求不同的意见、方法,以开拓你的思维,打破原有的条框束缚。 |
|
审查自己对各种信息是否给予了足够的重视,避免只接受符合自己观点的“有利信息”的倾向。 |
|
对于那些不那么重要的数据,也要注意整理。 |
|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看看有没有其他的选择,不要一味依赖你的第一个想法。 |
2012年6月5日是第40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绿色消费 你行动了吗?”主题旨在唤起社会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为可持续发展之路做出贡献。南安一中高二(1)的同学开展“低碳生活、绿色出行”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交流感悟】
同学们就自行车这一出行工具展开讨论:
甲同学:1860年第一代自行车出现后,就深受富有阶层的青睐,将其当作寻求刺激的冒险玩具。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自行车因其安全、轻快、便捷,倍受中国老百姓的追捧,成为平民化的交通工具。
乙同学: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大发展,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驾车出行舒适、高效、时尚,自行车这种出行工具逐渐 “失宠”。
丙同学:在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恶化的今天,自行车这种“落后”的交通工具因其占地少、投资小、节能环保,还可减少交通拥堵等优点,重新受到人们的眷顾。
(1)他们的讨论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些道理?
【理性分析】
同学们通过调查了解,目前自行车在城市交通中的弱势地位越来越突出:公益性自行车停放场所普遍缺乏;自行车的路权严重受损,许多自行车道被用作汽车泊车位;汽车文明欠缺,骑车人存在安全隐患等等。
(2)请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谈谈政府应如何解决绿色出行难的问题。
“十一五”时期山东省节能减排有关目标实现情况及“十二五”目标
目标 项目 |
十一五目标 |
十一五末完成情况 |
十二五目标 |
万元GDP能耗降低(%) |
22.0 |
22.09 |
17.0 |
化学需氧量减排(%) |
14.9 |
19.44 |
12.0 |
二氧化硫减排(%) |
20.0 |
23.22 |
14.9 |
为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山东省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进一步把节能减排作为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首力点和主攻方向,加快推进节能减排,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结合材料,分析山东省上述要求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当前正处于经济发展、快速融入全球的转型期,社会意识多元、多样、多变,道德文化、价值观问题日渐突出。为化解国內社会矛盾,弘扬正气,维护社会和谐提供強大的思想支持,提高我们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党的十八大报告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概括,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材料二: 中共广东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指出,我们着力围绕科学发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推出一系列破解科学发展难题的创新思路和工作举措,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大会首次提出“幸福导向型产业”概念,提出大力发展健康服务、节能环保、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幸福导向型产业,引导转型升级的方向。
材料三: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谈到当前经济形势,既充分肯定今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的态势,也要看到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牢牢把握主动权。他希望广东继续在改革开放中发挥窗口作用,试验作用、排头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再添新动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说明我们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谈谈你对广东提出大力发展幸福导向型产业理念的理解。
(3)结合材料三,从“矛盾观”出发,谈谈你对习近平对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内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