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这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它描绘了2010至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体现了国家意志,回应了群众关切,是一份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新世纪继科技规划纲要、人才规划纲要之后的又一个支撑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的依据。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辩证认识和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欧债危机依旧加深,全球经济低迷,当全球金融危机来临时,许多企业订单减少、产品价格下降。面对“严冬”,大量企业首先选择缩减生产,降低成本,“熬”过冬天,等待“春天”的来临。更有一部分企业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选择“冬泳”,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换代,增加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的研发,努力开拓市场,奠定了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甚至实现逆势成长。
材料二 2013年7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信息消费,拉动国内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会议指出,我国正处于新“四化”同步推进的阶段,扩大内需要创新和拓展思路,既要有效稳增长,又要着力调结构,持续稳中有为。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信息消费,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不仅有利于破解资源环境制约、释放消费潜力,而且会拉动有效投资,带动新兴产业成长,是利当前、惠长远、一举多得的重要举措。要注重用改革的办法促进产业发展,把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结合起来,把“走出去”和“引进来”结合起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为节能环保产业和信息消费创造多元投入、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1)结合材料一,请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企业首先选择“缩减生产”、“降低成本”的经济道理。(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各国发展的情况证明,人均GDP3000美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开始进入消费结构巨变期的标志性数据。社会在食品衣着等基本生存性消费方面的支出比重将会逐步减少,在教育、文化、体育、娱乐等享受性消费方面的支出比重会日益上升。如沪、京、粤等经济发达地区在人均GDP突破了3000美元前后,居民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在经历了从“吃”转向“用”之后,又开始从“用”转向住房、汽车、旅游、文化消费。目前沪、京、粤等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分别为31838元、 23200元;28253元、21984,;30226.71元、22396.4元。这些地区消费已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向住房、交通、通讯等消费热点发展。
材料二扩大内需是我国当前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但据调查,一方面,“手上有钱,心中无底”是当前大多数手有余钱的中国老百姓的普遍心态,教育、医疗和房屋修建等方面的高昂费用和预期支出,让许多老百姓平时总想着如何攒钱而不敢花钱。另一方面,城镇低收入阶层和广大农民消费能力不足,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村,只消费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商品,农村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对此, 有识之士指出,政府应该综合采取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 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大胆地花钱,同时也学会更聪明地花钱。
材料三某高中学生的家庭收入和消费情况:

11月份家庭收入
11月份该同学消费支出
11月份该同学资金情况
父亲工资
母亲工资
生日请同学吃饭
同学互送礼品
买个性化服饰
买MP3
自己伙食费支出
向父母要
向别人借
1200元
960元
350元
80元
200元
150元
620元
1000元
400元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学道理?
(2)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二和我国目前经济形势,说明我国应如何提升老百姓的消费信心,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3)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三,请你对该同学的消费情况提一些合理建议。

科技创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驱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2012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与经济发展情况

年份项目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R&D经费支
出(亿元)
4616
5802
7063
8687
10240
国内生产总值
(GDP)(亿元)
314045
340903
401513
473104
519322
R&D经费支
出占GDP的
比重(%)
1.47
1.70
1.76
1.84
1.97

注: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是目前国际通用的衡量科技活动规模、科技投入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该指标平均水平为3%。
材料二近年来,为推进科技创新,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完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国家采取推进科技创新的措施的依据。

根据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等五部门的要求和部署,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地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2013年3月12日,杭州市联系“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召开“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部署杭州市深入开展“双服务”工作的具体任务和分工安排。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张仲灿出席并讲话。
杭州市“双服务”专项行动采取定向全年和定期集中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力争实现“五个一”目标:收集一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解决一批基层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破解一批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难点问题,形成一批有建设性的调研成果,建立一批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从目前看,“走转改”已取得如下主要成果:
一是鲜明地回应了时代关切。面对互联网和新兴媒体带来信息爆炸的挑战,“走转改”能够最大限度帮助我们了解到社会上各种矛盾问题的症结所在,帮助我们找到化解和消除这些矛盾问题的关键所在,进而发现和厘清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
二是有力地坚持了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新闻传播理念。一段时间以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集中发表了大量的来自基层、关注民生、反映民意的新闻报道。这些新闻报道的主角多是普通百姓。
三是培养了一支年轻有为的青年编辑记者队伍。参加“走转改”的编辑记者们大多数是“80后”、“90后”,他们在艰苦、艰难和艰险的实地采访中,一方面磨练了作风,积累了报道经验,提升了新闻素养;另一方面,乡村的贫穷落后,民间的疾苦羸弱,又带给他们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净化。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走转改”活动对创新新闻报道的意义。
(2)结合材料,说明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对青年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作用。
(3)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简要回答,为了使这项活动开展富有实效而不流于形式,对各个部门提出哪些要求?(12)

材料一“以后要是想吃果冻了,我就拿自己的皮鞋舔一舔;以后要是想吃老酸奶了,我就拿自己的皮鞋舔一舔;以后要是感冒了,我就拿自己的皮鞋舔一舔。2012,皮鞋很忙……”2012年4月15日,央视曝光多家厂商用皮革下脚料制造药用胶囊。
联想到奸商将“瘦肉精”和“地沟油”端上餐桌;官员擦鞋,擦出权力的傲慢;“医跑跑”跑掉了职业良心;疯狂李阳施展疯狂家暴;18个路人送走了“小悦悦”的生命……这些标志性的道德事件,折射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素有五千年文明的道德国度,道德滑坡已是不争的事实。于是乎,连跌倒的老人该不该扶、怎么扶都成了需要讨论的问题。道德滑坡了,但道德的根基还在。从汶川、玉树救灾,到“最美妈妈”吴菊萍,再到“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国人血管中的道德血液仍在流淌。但“不扶,过不了良心关;扶,过不了责任关”,国人纠结于道德的“两难选择”。
材料二“小悦悦”幼小生命的离去,引发了广东以至全国的一场关于道德危机的全民大讨论。广东省政法委、社工委等十多个部门开展了“谴责见死不救行为,倡导见义勇为精神”的大讨论,谋求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到社会转型期的道德伦理重塑。“完善法律体系,惩恶扬善,让施救者无后顾之忧”“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建立社会诚信制度”“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传统美德,树立社会正气”等,在讨论中成为人们的共识。
(1)有评论指出:对于当前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国家有关部门不仅要依法严查,更要加强经济伦理建设。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当前社会实际,说明评论呼吁加强经济伦理建设的理由。
(2)(原创)有人认为,“最美”就是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请你用辩证法知识评析该观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