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法治国家,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为“依法治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但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存在着不尊法、不守法的现象,违反平等、公平、诚信等原则的市场交易行为时有发生,影响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材料二:当前,中国经济正逐渐从少数人先富起来走向共同富裕,“公平”正逐渐取代“发展”成为主要目标,而“依法治国”则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必由之路。如果社会贫富分化过于严重,社会结构严重板结,“龙生龙凤生风,老鼠的儿子打地洞”,也谈不上公平正义。如何打破利益藩篱,实现共同富裕?在当前,只能运用法治所包含的平等、民主、参与理念,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
材料三:为了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某省通过各种形式传播法治精神。将法治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中去、把法治文化广泛地渗透进机关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和乡村文化等区域性文化中。加快建设普法主题公园、社区法治网站、乡村法治文化大院以及法治文化街区、法治文化市场、法治文化广场等。载体有形,熏陶无形,手段有限,效果无穷。通过这种化有形载体为无形熏陶的方式和途径,就能将法治文化的种子广泛地撒播到广大干部群众中去,并使之生根发芽。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应如何落实“法治”要求?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坚持依法治国的正确性。(8分分)
(3)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三中某省的做法体现的《文化与生活》的哪些道理。
曾几何时,手机还是时尚的一种象征。今天,它已经成为甚至中小学生都拥有的普遍的通讯工具。1990年,中国手机用户仅有18万户,截至2008年12月,中国手机用户已达6.41亿户。面对这一巨大市场,投资商、制造商、销售商也蜂拥而上,我国出现了巨大的手机供应市场。手机经销商为争夺市场,大打价格战,使手机售价大幅下滑,我们熟悉的同种品牌的手机从几千元的价格降到7几百元。
(1)手机价格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2)手机生产企业应该怎么做,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5.12四川大地震之后,全国各族人民纷纷捐款,据民政部报告,截至6月14日12时,全国共接收国内外各界捐赠款物455.78亿元,实际到账437.96亿元,为灾区群众生活安置和重建发挥了重要作用。围绕这个话题,某班开展了小组讨论,甲认为,“金钱是万能的,有钱能使鬼推磨”;乙认为:“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
(1)、假如你是该班同学,你赞成哪种观点?为什么?
(2)、在金钱问题上,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金钱观?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表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5年与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情况
年份 |
城镇 |
农村 |
||
人均可支配收入 |
实际增长 |
人均可支配收入 |
实际增长 |
|
2005年 |
10493元 |
9.6% |
3255元 |
6.2% |
2009年 |
17175元 |
9.8% |
5153元 |
8.5% |
材料二 从不同行业来看,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各行业间收入水平最高是最低的1.8倍,目前,电力、石油等垄断企业职工平均收入是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5—10倍;从不同群体来看,收入最高10%群体和收入最低10%群体的收入差距,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23倍;从不同地区来看, 2009年人均收入最高的上海市与最低的贵州省相差8倍以上,全国4007万贫困人口中,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高达94.1%。
⑴简要概括上述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和问题。
⑵请从财政、税收角度,就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市举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对于中国来说,既是百年圆梦的过程,也是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
材料二 上海世博会是一场文化盛会,为促进世界各国文化相互理解、相互借鉴、相互交融提供了平台,为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与繁荣创造了动力。
⑴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之所以能成功举办世博会的经济原因。
⑵我们应该运用怎样的哲学思维,来正确看待“世界各国文化相互理解、相互借鉴、相互交融”?
2010年7月13日至14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努力把握新时期教育规律、教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切、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立足基本国情,统筹考虑教育改革发展事项的必要性、可行性;贯彻改革创新的主线,支持和鼓励各地各学校大胆试验,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完善。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相关做法所体现的哲学依据。